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美国经济政策将弱化左转倾向

中美经贸关系不会因阶段性汇率噪声受到实质打击


 (2010年9月)15日和16日两天,国会举行了三场专门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听证会。 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两起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案,16日,奥巴马总统又召开总统出口委员会会议,中美经贸关系紧张程度升温。 分析人士称,考虑到美国会中期选举的特殊政治生态,这场新的汇率之争不过是中美关系又一幕颇有戏剧性的政治秀。   受美国钢铁工会等一些商界组织推动,美国国会众议院一些议员联合鼓动国会近期就一项所谓《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举行投票。 谈到人民币问题,这些议员的说法并没有新意,不过是中国操纵汇率,使美国就业流失,影响了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决策层通常由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财政部长、首席经济顾问以及总统预算办公室主任构成。随着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劳伦斯•萨默斯近日宣布将于年底辞职,四者已去其三。就在前两个月,预算主任欧尔萨格已经离任,首席经济顾问罗默也宣布即将离任。尽管美国政府其他经济事务行政部委,比如商务部、劳工部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的部长人选没有发生变化,但与上述四个核心职位相比,这些部委更多的是某些具体政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奥巴马在任职初期打造和倚靠的经济团队事实上已经解体,仅仅留下财政部长盖特纳一人还在苦苦支撑。


  自奥巴马上任以来,在这四驾马车的带领下,某些重大经济改革倡议和设计确实获得通过,比如医疗改革以及金融改革均已出台。某些重要经济政策领域,比如贸易领域也确定了“出口五年翻两番”的实施目标。但总体而言,美国经济并没有如愿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复苏趋势,与之相反,各主要经济指标均表明其还处于苦苦挣扎当中。稍不注意,还是有可能重新滑入衰退。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经济团队成员的离去,不像是带着掌声和鲜花的功成身退,而像是带着疲惫和挫折的急流勇退或者说知难而退。


  上述三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宣布离职,不管是基于何种原因,对于奥巴马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固然可以通过这些人的辞职来部分缓解其在经济政策方面所面临国内政治压力,但无论如何,看着一个个曾经的经济智囊相继离开,心中恐怕更多的是忧愁。如果说满意他们的成绩,那么他们选择主动离开将是奥巴马的损失,同时也暗示着其领导魅力的某种程度丧失;如果说失望于他们的表现,那么这证明奥巴马一开始选择他们就是一种大规模的用人不当,将会遭遇领导能力的质疑;如果他们是在外界压力下的被迫辞职,这意味着奥巴马在美国政治影响力的逐渐消退,以至于不能保护身边班底。即便不考虑这些问题,如何选定这些重要职位的合适继任者,也将耗费其相当多的精力。


  作为既成事实,现在再探究上述三人的辞职原因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现在的问题是,人事的巨大变动必定会导致政策的显著变化。即使不知道继任者是谁,美国内外经济政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动以适应新的国内经济和政治形势。从国内经济政策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


  一方面,美国政府经济意识形态向左转的力度将会减弱。奥巴马及其经济团队所设计的经济政策带有鲜明的凯恩斯主义风格,主张政府可以在国家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无论是金融改革或是医疗改革,都体现了政府对于市场的强力干预。随着这一主张的坚定支持者萨默斯的辞职,政府主导的思路将会有所退潮。与此相对应,市场的力量将会有所恢复。


  另一方面,仇商意识形态也将弱化。纵观迄今为止的奥巴马经济思路,无论是提议对美国跨国公司征收海外所得税,还是抑制金融行业和保险行业的相关措施,不难发现其有较为明显的仇商特征。这与上述三人均出身于学术圈而非商界有关。随着他们的相继离去,奥巴马政府即使不至于出现亲商倾向,也很可能不会如以往那么仇商。


  考虑到中美之间的密切经济关系,此三人的相继离职总体上多少也会对中国产生影响。特别是萨默斯。此人是美国对华经济战略制定的重要规划者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美方重要参与者,他的思路毫无疑问将塑造美对华经济战略的大格局。比如其在数年之前就曾提出“中美金融恐怖平衡”这一概念来描述中美金融关系。另外,他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以及中美经济再平衡方面也有着较为深刻且独到的看法,并且已经利用他的职位把这种看法变成美方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关切和要求。尽管他不太注重某一政策的具体效果,但他对于经济大势的精准分析和掌控有时更能约束和限制中国。随着他的去职,新的人选将会拥有新的对华经济政策思路,这将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中美经贸关系的原有互动模式。

 

(来源:东方早报  20100930)

 

责任编辑:小峰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