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反危机”开始兴建大量基础设施:国家新批准了数条高速铁路工程,按计划2012年中国就将成为全球高速铁路里程数第一,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情正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江苏一下子要上11条城铁,14个城市已经开工了地铁的大营建,有18个城市正在规划庞大的轻轨交通。
在博鳌开会的官方权威经济学家都说,我们是在做好事,我们有这么多储蓄,不建设投资怎么办。
可是他却不说这么多储蓄是如何建立的。家庭部门承受着高价格的公共服务、高税负和低廉的储蓄利率,一直在为政府和垄断部门输送储蓄,这本就是应该属于他们的钱。现在这些钱被拿走了,被强迫消费成了公路、铁路、机场等等,只是从这些设施的投资回报率来看,老百姓获得的这些公共消费却是高价格的。国家建设高速铁路网的计划,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某地方政府可以动用数百亿元兴建高铁,仅仅是为了缩短10分钟的行程。
“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是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即便是储备货币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从排序上看,保增长是第一位的,当后两个目标与其发生冲突时,都得让道。
中国的储户也看清楚了,发现自己已经陷于对通胀的恐惧和对高回报的贪欲之间。不投房子怎么办?所以两会一过,京沪的楼市再现恐慌性买盘放量,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涨疯了。
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于是发生。投资规模越大,我们就越是不敢从经济增长的高速列车上下车。但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灾难可能就会发生。房地产泡沫将会破裂,而银行系统将面临大规模坏账。
历史上的资产泡沫都在政策摇摆(机会主义)之下成熟的,直至最后的破裂。也许金岩石先生讲的是实话,现在是超级泡沫的前夜。但也是破裂的前夜。
(来源:新京报 20100414)
责任编辑: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