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羊城晚报》报道,医疗领域的许多进口救命药及耗材,香港售价都比广州便宜,甚至仅为广州的一半!
这样的消息无疑让人惊诧。广州与香港近在咫尺,人均收入水平仅为香港的1/5左右,我们的印象里,香港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比大陆要高的多,“灯红酒绿、富丽堂皇”的香港,什么东西都要比大陆贵才合理,怎么他们的药品和医疗耗材却比我们的药便宜?这是怎么了?
其实,我们的药品和医疗耗材本来也不贵,都是流通环节太多,层层加价给抬起来的。十几年前,我国所有医院购进药品和器材都是直接找厂家,有点像如今的“直销”,一般不会通过中间商,流通环节很少,所以那时药价很便宜。但是,1993年以后,不知道是出于水面考虑,国家规定医院进药必须通过医药公司,而且必须是当地的医药公司,不能找外省的公司采购。在这个政策实施以后,每个大城市的医药公司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争抢医药市场这块蛋糕。
在这种流通体系下,多数药品必须经过多层流通环节才能到医院、到患者。比如进口药,必须经过中国区总代理——各省分公司二级代理——地、市、县级医药公司——医院这一流通渠道。每一环节,至少加价两三成,有的甚至更多。而医院还要有些小的环节,比如要经过药品采购主管、分管院长、药房、医生开方提成等等,才能到患者手手中。这时候,药价翻倍已经是便宜你了。
流通环节太多,是药价虚高的主要症结之一。假如不经过这些流通环节,药价降低一半指日可待。目前,各地采取的措施,只能是实施“阳光采购”,公开招标。然而,流通环节繁多的事实,以及流通环节必须赚取利润的事实,是所谓阳光所不能解决的,毕竟这些药品公司也要生存,也要利润,甚至你不能避免药品公司联手抬高药价以与你的“阳光采购”抗衡。所以,在现行流通体制下,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那么,怎样解决药品和医疗耗材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减少流通环节吧!放开药品和医疗耗材的采购限制,放开省际之间不许相互“串货”的规定,整合医药批发资源,取消那些小的医药公司,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公司,医院可以在这些公司中任意选择,由市场竞争来调节他们的合理利润;或者允许医院自行面对厂家进行直接采购,相信药品和医疗耗材的价格就能大幅度下降。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同时改变“以药养医”的体制,恢复应该由国家投入的医疗补贴;实行医药分家,把医院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变成超大型连锁药品批发商的其中一个连锁,就会从根本上解决药品器材进医院所需要的“公关费用”,避免各个环节中的腐败和抬价行为,进而把医疗价格给降下来。
(来源:搜狐财经 20100710)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