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四川省印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
川办发〔2008〕25号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我省信息服务业范围界定为基础电信服务业、网络及增值业务服务业、信息服务类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函[2007]132号)精神,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特制定《四川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国家电信体制改革以来,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网络不断完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为2008--2012年期间信息服务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过去5年,全省基础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5%;2007年基础电信业务收入达290亿元,实现增加值197亿元;软件及信息服务收入达370亿元,实现增加值139亿元。
 
2.基础网络不断完善,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2003--2007年,全省基础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96亿元,进一步完善了通信基础设施,扩大了网络覆盖面,提高了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建成光缆线路30.7万公里;长途交换机64.8万路端,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246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3253万门;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83万个。通过加强网络优化调整,实现了由窄带网向宽带网、单一网向综合智能网的转变,并逐步向下一代通信网络(NGN)演进,为实现“三网合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3.业务增长点不断增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移动电话保持高速发展,成为电话用户主要增长点,话音通信在城市和近郊农村普及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省电话用户数达4099.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47%.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740.5万户,普及率20%;移动电话用户2359万户,普及率27%;宽带上网成为社会消费热点,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高速增长,用户达340.5万户,普及率达3.9%.短信业务成为增长最迅速的增值业务,以每年翻番的速度持续增长,2007年突破240亿条。短信服务由过去单纯的文字短信向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发展,成为新的信息消费热点。
 
4.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信息服务业市场体系和法制环境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初具规模。截至2007年底,全省从事软件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企业达9328家,互联网网站58129家,增值服务提供商1080家。行业监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与角色转换,更加注重营造行业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合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行业进行综合监管,逐步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准入制度。
 
(二)发展环境。未来5年,我省信息服务业面临诸多有利发展机遇和条件。
 
1.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信息服务业将进入新的起点。信息服务业作为先导性、支撑性产业,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入千家万户,成为民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多样化,为信息服务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2.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政策取向将更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并将信息化纳入“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信息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省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新格局,也将极大地拓展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
 
3.从资本市场看,体制改革和资本多元化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一五”期间,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信息服务市场对内对外进一步开放,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国有资产将进一步优化配置。随着信息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和民营资本也逐步进入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市场将形成多元化资本竞争的局面。
 
4.从技术发展看,技术不断进步为信息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宽带技术实用化,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步成熟,IP应用网络技术成为数据通信主流,传输技术面向光网络、多业务承载发展,通信终端综合化、智能化、多样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业务,进一步推动业务呈多元化趋势,不断提升服务层次、扩大服务领域,拉动行业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新格局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充分利用我省信息网络资源,在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加快构筑与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业体系,为构建“和谐四川”夯实信息服务基础。
 
(二)发展目标。立足四川、服务西部、拓展全国,努力实现“西部最强最优信息服务业”总体目标。到2012年,信息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大幅提高;信息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信息服务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延伸;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日臻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省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1.信息服务应用目标。到2012年,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全面普及农村地区信息服务业务。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占采购总额的比重超过25%,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20%.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000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000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达到800万户。
 
2.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目标。到2012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57%,提供就业岗位达到65万个,增值业务服务商达到2000家,使信息服务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
 
3.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全面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5年内基本实现除三州外其他地区具备条件(20户以上,通电)的自然村通电话,互联网通达所有已通电行政村。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达到7500万门,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200万个,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40G以上。建立成都信息服务基地,进一步巩固成都在中、西部地区信息服务枢纽的地位。
 
    (三)发展原则。
 
1.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加强引导,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信息服务业。
 
2.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合理布局,实现信息服务业在地域和规模上的协调发展。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促进共享。
 
3.服务创新,惠及全民。创新服务方式,提供惠及全民的普遍服务,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积极开展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发展产业高端环节,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信息服务。
 
1.务实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信息服务。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针对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大力推动信息服务在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普及;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工业园区管理网络化、企业信息管理集成化,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
 
3.加快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以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和金融为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与服务创新。培育数字内容产业,拓展电信增值服务,发展互联网新兴业务。发展旅游信息服务,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手段,推广和传递旅游信息。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培育面向中小企业及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推动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建设省内信用、认证、物流标准体系,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提高电子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服务水平。
 
1.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加强基础数据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稳步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
 
2.积极推进社会事业信息服务。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完善教育网络基础设施,
 
推广现代远程教育,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信息服务建设,增强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的联动。加快资源整合,构建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社区公共信息服务。健全危机处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理能力。继续提升省内交通、警务、保险、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信息服务水平,做好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及查询、信息共享、业务办理和便民服务。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四川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资源,推进网络媒体资源开发,推动四川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培育和提供具有四川风格、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信息服务。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和服务。积极发展互联网、数字内容服务等信息服务,开发体现四川特色的数字内容与软件产品。
 
(四)发展产业链,带动省内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和生产。坚持以信息服务业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支撑信息服务业发展。鼓励省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省内信息产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在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优先采用省内优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重点发挥我省在光纤、光缆、光传输设备、路由器以及交换机等方面的整体优势,构建网络及通信产品产业链。发挥我省在数字视听领域的整体优势,深化数字内容创意服务,积极推进数字家庭计划,进一步构筑较为完善的数字视听产业链。鼓励信息服务企业与软件企业合作,积极推进软件产品的服务化、网络化。
 
(五)加强服务支撑,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保障。准确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务,提高各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管理和成本优势;重点服务各类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全省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信息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更具配套优势;吸引更多的信息服务企业及信息制造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研发中心或西部大区中心机构。
 
(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宽带通信。加快建设下一代电信网络,建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满足西部信息集散中心和国家一级通信干线交汇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全面提高我省网络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加快建设新一代互联网(IPV6网络),加快实施省内骨干互联网直联,建立互联网西部中心。加强规划协调,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抓住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三网融合的趋势,在我省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分阶段、分模式地开展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试点,促进网络资源整合,推进各领域的紧密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形成支持综合业务的信息网络平台。
 
(七)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省内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处置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遏制、打击滥用信息技术的犯罪行为的能力,综合提升公共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深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基础信息网络的容侵、容灾和抗毁能力。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严防网络泄密,保障信息传输安全。普及信息安全法制意识,提高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水平,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八)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企业。促进传统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转型。加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从提供传统的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加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从通信服务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变,积极拓展移动信息应用、互联网应用、视频内容服务。通过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的融合及价值链的延伸,提供便捷、丰富、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优化要素配置,促使资金、人才、市场向骨干企业、特色企业倾斜,培育优势企业。依托四川电信、四川移动、四川联通,充分发挥其网络、人才、技术、资金和服务优势,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省内重大信息服务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我省信息化进程。大力支持有实力、有活力、创新型的软件企业、增值服务企业、互联网应用企业、数字内容创意企业加速发展。
 
    四、重点工程
 
着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提升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
 
(一)农村信息服务推进工程。扎实推进“村通工程”。完成“行政村村通工程”,积极推进“自然村村通工程”和“乡乡通宽带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地区电话普及率,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建设做好网络支撑,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成果。切实加大应用系统建设力度,为农业决策、管理和信息服务提供高效的网络支撑平台。加快“金农工程”实施进度,重点建设好“两个数据中心、六个应用系统、一个网站群、两个工程”。大力推广农业信息服务,丰富农业信息服务方式,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推广以“三农百事通”、“天府农业信息网”、“农村信息机”、“农信通”为代表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农村信息入户率。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立“一镇一店、一村一点”的服务网点,建立农村连锁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信息服务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各领域的合作,强化农业优势产品的信息化应用,积极推广以“动物溯源”、“供销通”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大力提升进出口农产品和国内贸易网上交易水平,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业信息服务推进工程。积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针对不同应用层次和行业特点,对龙头骨干企业和相关技术领域开展示范试点,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动全省企业信息化进程。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培育信息服务中介机构;鼓励优势IT企业或行业协会(商会)发起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以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以资源共享为重点的应用服务供应商(ASP)信息化模式试点。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搭建面向工业园区和入园企业的高水平信息化服务平台,增强政府、园区、企业的联系,改善园区管理,提升园区、园区企业的信息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三)经贸信息服务推进工程。配套西部商贸中心建设,重点搞好西部鞋都、荷花池等一批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的信息服务,将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传统商贸集市、连锁经营企业。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以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我省电子信息业、特色资源开发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业、饮料食品业、旅游业等支柱行业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特别是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科技创新和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科技部门信息技术资源和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建立行业性数据库和企业数据库,打造科技创新公共信息平台、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促进企业间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广泛应用手机、PDA(电子记事本)和掌上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面向公共事业、交通旅游、就业家政、休闲娱乐、市场商情等领域发展小额支付、便民服务和商务信息等移动电子商务服务。
 
(四)物流信息服务推进工程。配套枢纽型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做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优化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火车站、各汽车客运中心的信息服务,加快建设成都北部物流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四川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整合交通、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提供物流供需信息发布、服务交易、过程优化与跟踪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并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构建覆盖全省、辐射西南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增强物流动态信息采集能力,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提高政府对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商品的物流监管水平。
 
(五)西部金融中心信息服务配套工程。高起点、高质量、大容量配套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吸引全国性、区域性和外资金融机构来川设立分支机构,打造西部金融机构中心、西部金融交易中心、西部金融市场中心、西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重点完善成都高新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规划金融服务集中发展园区信息服务方案,利用强大的网络通信功能、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方式和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充分满足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需要,为内外资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银行卡、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落户成都搞好信息服务配套建设。
 
(六)电子政务工程。完善省内各大系统电子政务的联接和开发应用,大力推进市(州)、县(市、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并向乡镇延伸。加快“政务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信访通”、县乡政府OA(办公自动化)系统、视讯会议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门户网站、政府呼叫中心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使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将面向社会公众的行政许可事项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公众提供跨部门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大力推进自贡市、成都双流县等市县的数字化城市试点工程。
 
(七)成都信息服务基地实施工程。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信息服务基地。紧紧抓住宽带、第三代移动通信、IP应用技术及业务多元化发展契机,吸引境内外通信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及内容提供商以及信息服务支撑中心、备份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落户基地,围绕科研、开发、运营、服务等环节推动信息服务产业链聚集发展,使基地成为西部信息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国。重点支持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建设研发中心、制造中心、服务中心;支持电信增值运营企业建设业务平台,鼓励创新开发、推广新业务;支持运营企业集团总部在基地建设全国性新业务研发中心、新业务平台、灾备中心、后台支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支持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企业在基地建设研发中心、服务中心;支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信息服务基地建设高标准呼叫中心,承接国际国内呼叫中心外包业务。承接产业转移,吸引软件、信息安全、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等产业向成都聚集。加快基地的宽带网络建设,构建高质量精品互联网,保障基地企业与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和高可靠连接。抓住日韩、欧美软件生产和服务外包转移以及相关重点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在成都建立研发中心的机遇,以信息技术外包为重点,以业务流程外包为突破,大力发展境内外服务外包业务。
 
(八)下一代网络实施工程。推进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IPv4向IPv6过渡;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布局,推进第三代移动网络的基站选点及建设,构建覆盖面广、传输速率高的高质量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推动运营与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内容开发等环节密切合作,实现产业链式发展。加快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和促进我省相关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多媒体业务,抢抓数字内容开发,打造一批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品牌。
 
    五、发展措施与政策保障
 
(一)建立高效务实协调机制。成立省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另行发文),研究制定全省信息服务业的重大发展战略,统筹协调解决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鼓励自主创新。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通过市场准入、研发投入、工程带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投融资支持等综合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二是培育创新氛围和文化。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龙头设立信息服务示范和创新孵化平台,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选择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信息服务项目重点培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创新投入。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信息服务业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财税政策环境,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以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引入风险投资,培育风险投资企业,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造风险资本与商业信贷、股票与债券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投融资政策环境,保障风险投资机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孵化和成长的有机结合。
 
(四)落实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川府函[2007]132号)精神,使信息服务企业全面享受有关土地使用、用电价费、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加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信息服务业的专项支持,重点用于支持关系社会民生、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带头示范效应,但短期内不能由市场驱动的信息服务项目。
 
(五)打造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使其成为我省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四川在国家信息服务业区域布局中的地位,争取国家将我省纳入未来新的信息服务业基地布局。积极申报国家各类发展专项,进一步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
 
(六)加快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加强信息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着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信息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鼓励学校和社会合作培养信息服务业人才;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
 
(七)营造发展环境。规范实施城市改造中对通信基础设施的迁建补偿。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保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破坏、偷盗通信基础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保护通信基础设施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