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北京创业农业的重点。1.以北京特色文化梳理为基础,开发北京特色农业文化。2.从包装创意入手,加大对农产品的创意开发。首先要开发农产品的包装创意。3.依托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深度挖掘的农业节庆创意。4.扩大农业外延,促进多产业融合。
提高认识,明确组织与管理机构。北京市各级政府、产业发展主管部门,以及从业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发展创意农业的六大基本理念,即市场理念、创新理念、融合理念、特色理念、文化理念和科技理念。同时,要强化组织领导,把农业创意产业纳入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盘子之中,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建议成立北京市创意农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制订创意农业发展计划和扶持政策,整合资源、聚焦资金、集成政策,切实促进北京创意农业的发展。
编制创意农业发展规划。建议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牵头,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方向和创意农业的发展目标,组织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研究室、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单位编制《2010——2015年创意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做好具体项目的策划,明确北京创意农业的区域优势和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年度实施行动计划,做到有组织保障、有计划导向、有优先领域、有重点项目、有资金保证。
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市、区县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创意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按照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兼顾一般、推动全局的原则,用足用好专项资金,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意农业项目,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同时,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体制,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支持的创意农业发展新格局。
建立北京农业设计创意产业园。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以文化创意振兴农村经济,发挥产业功能集聚和重大项目带动的作用,在怀柔或密云建立1——2个北京农业设计创意产业园,为企业提供设计创新活动的公共设计技术平台,实现引领都市型创意农业发展的目标。
组建和培养创意农业开发专业团队。创意农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单靠农民民间的创意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大力培养农业创意开发的专业团队。从项目策划、价值分析、市场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营运等方面,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运用创意思维、艺术手段和现代技术,开发具有知性之美的体验农业产品。同时,要善于利用农村的文化资源,运用科技、文化、民俗等各种元素进行精心雕琢、巧妙包装,以及精耕细作式的发掘,不断拓展创意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实现创意农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工作机制与体制。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创意农业是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运行机制与体制的催化剂。新成立或明确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所需的研究、教育、咨询、培训机构,应创新工作机制与体制,为创意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对创意农业的宣传力度。总的来看,创意农业在北京还是个新鲜事物,应加大对创意农业的宣传。如建立“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网”站,在电视台和京郊日报上开辟“创意农业”专栏、举办创意农业知识讲座等,加大对创意农业的宣传,让农民以及市民了解创意农业,激发全社会参与发展创意农业的热情。借助“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网”宣传政府的政策,反映郊区创意农业的建设成就,提供成功案例经验,提高社会的关注认知度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创意农业健康发展。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建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国际设计周活动(或者农业创意设计大奖赛)”,借助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共建的沟通平台,引发专家学者进行广泛讨论,吸引公众对于创意农业、创意乡村、创意生活等的关注;共同创造与延伸设计创意的实际价值,使设计成为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出台指导意见与制订鼓励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发展创意农业的指导意见》,其目的是指导区县依托资源与产业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创意农业项目或产品,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意见》要明确创意农业的概念、内涵与范畴,明确提出北京市创意农业发展目标与发展途径,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创意农业类型、模式,以及具体的鼓励扶持措施。
责任编辑: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