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央政府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力图以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来带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拥有8亿多人口的中国农村,其庞大的市场规模无疑被各方寄予厚望,有部级官员在接受媒体採访时坦言,拉动消费「洋人不行靠老农」。
但现实中的农村市场却并非经济学家想像的那样容易启动。近期,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民今年下半年的收入增长。而农村市场销售的商品,非但缺少认知度较高的名牌产品,而是被一些傍著名牌的山寨产品佔领。这些傍著名牌的山寨产品在包装和产品名称上,都与真正的名牌产品相差无几,让人哭笑不得。比如「雕牌洗衣粉」被换成「周佳牌洗衣粉」,「飘柔」换成「漂柔」,「康师傅」换成「康帅傅」,「雪碧」换成「雪霸」,「SONY」换成「SQNY」、「舒肤佳」换成「舒服佳」……
据了解,这些山寨名牌产品的销售价格只相当于正品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在农村拥有不小的市场。值得重视的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极不规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农村市场也是政府监管的盲点所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除了政府的努力,商家应该专门针对农村市场设计出物美价廉的中低端产品。「现在我们很多的厂家没有区分这个市场,没有把这两个市场的各自需求区分出来,这样造成丧失了很多的市场。所以我们不要低估农村市场,农村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责任编辑: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