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半月全国猪肉价格趋于稳定 包头义乌等市猪肉价格位居高位
控制猪肉价格 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举措
统计数据来源,猪价格网数据支持
【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李彤) 今年(2011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攀升,进入6月份以来涨幅更甚。猪价格网对合肥、石家庄、郑州、南京、包头、威海、绵阳、北京朝阳区、西安、武汉、长沙、义务、西宁在内的13个城区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7月上半月包头市、义乌市猪肉(白条猪)市场平均批发价格在29元/公斤以上高位,合肥市、西宁市白条猪批发价格在28元/公斤以上,北京朝阳区、武汉市、南京市、绵阳市白条猪批发价格稳定在在25元/公斤以下。在十三个城市中,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相差超过5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CPI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
7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趋于稳定 价格攀升得到暂时缓解
商务部公布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走势 单位: 元/公斤
记者梳理商务部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走势发现,从2011年2月11日起至2011年7月15日止,鲜猪肉批发价格经历了小幅上涨后持续走高的过程。鲜猪肉批发价格从2011年5月20日21.16元/公斤到2011年7月15日的26.15元/公斤,不到两个月间,平均上涨了4.99元/公斤。
“根据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定点监测,近期生猪的价格涨幅将趋缓。”18日,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在农业部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第一周,猪肉、活猪和仔猪平均价格分别下降了0.7、0.9和0.6个百分点。从目前的生产走势看,当前的种猪销售上升迅速,能繁母猪存栏连续2个月增长,仔猪存栏连续5个月的小幅增长,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将逐步增加,市场的供应是有保障的。
就猪肉价格持续攀升的原因,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认为,此次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是养殖成本大幅上涨、前期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去冬仔猪死亡增加、散户退出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王智才具体说道,按6月份价格测算,购买仔猪育肥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饲养成本在135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23.3%。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部分养殖场户缩减养殖规模,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此外,受2010年冬季持续低温气候影响,一些地区仔猪成活率下降,也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
“环保问题也可能成为后期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之一,时下有机肥料供大于求,未处理的粪便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兴华对人民网记者强调,规模化养殖容易引发多层次的环境污染问题,具体表现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排放的粪尿及有害气体引起严重的大气、水域、土壤污染,及生猪粪便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所引发的一系列人畜健康问题。
张兴华说,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管理在国家层面及地方层面均有要求,养猪业的“环保瓶颈”会对后期猪肉价格带来影响。但现状是,环保部、动物防疫局、畜牧局(农业部门)、食品药品监督局、质监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职权难以界定及监管重叠资源浪费行为,执行情况不理想。
各地猪肉价格涨幅不定 地方政府出台具体举措
2011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了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强化信贷和保险支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以及加强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等政策措施。
就稳定猪肉价格的具体举措,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目前政府有20万吨的中央储备规模,未来会在此基础上陆续增加。部分省市在6月下旬已经向市场投放储备来补充市场供应,另有10个省的11个冻猪肉库已经做好了猪肉储备投放市场的准备。
此外,记者从7月4日厦门市印发的《厦门市“菜篮子”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获悉,“补贴重点及标准章节”中对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生猪生产线每万头按不超过10万元予以补贴。对通过“绿色”、“有机”产地认定的,生猪生产线每万头按不超过15万元予以补贴。
7月11日海口市也专门召开了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发布会,海口市将采取销售限价猪肉、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生活补贴等措施来稳定猪肉市场价格。海口市政府将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利用2011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安排海口市能繁母猪补贴专项资金400万元,市财政配套安排500万元,共计900万元,制定具体补贴方案。海南罗牛山肉类食品公司将于8月5日前全部完成400吨猪肉入库储备工作,根据市场需要,在适当时候投放市场,以调控猪肉价格。
7月21日,合肥市畜牧水产局明确“当前无须投放储备肉,合肥生猪供应也有保障”。合肥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刘琼表示,合肥养猪场市储、省储、国储都有,由于现在是猪肉消费的淡季,猪肉替代品种类多数量足,所以目前合肥市场还不需要投放猪肉储备。
就不同地区猪肉价格的波动,张兴华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各地区养猪基数不同;其次,供给能力不同,部分地区散养户退出较多,规模养殖弥补不上;第三,饲料及人工成本的上升及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带来影响对不同地区的作用也不同;第四,周期波动规律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市场的波动更为频繁波幅度更大。
附:广东、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肉价飙升分析
广东地区猪肉价飙升原因分析:受生产周期的影响,生猪存栏量减少,导致供应不足。2010年上半年,全国生猪价格一路走低,尤其是五月份毛猪价格极度低迷,广东省跌至大约5元/斤,外省甚至跌至4元多,大部分养猪户在2010年4--6月间均出现亏损十分严重,导致养殖户对生猪饲养非常谨慎,不敢轻易补栏,部分养殖户退出饲养,使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导致生猪总体供应偏紧。同时,2011年上半年受气候影响,发烧、腹泻等猪病发生较多,尤其是2011年初的猪流行性腹泻,导致母猪病亡,小猪存活率大幅下降,也对后期生猪存栏量构成减量影响。
山东地区猪肉价飙升原因分析:山东猪肉价上涨一方面是养殖成本不断上涨,例如:玉米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直接拉升了猪肉价格。物流成本也在上涨,汽油、柴油价格一直在涨,蔬菜运输有绿色通道,而猪肉则一直没有。此外,人力成本增加,也造成养猪成本提高。另一方面,2010年猪肉价格比较低,造成养猪数量有所减少。加之2010年冬天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一些疫病,2011年的流行性腹泻直到5月才有所缓解,导致山东生猪存栏一直提高不多。另外猪价暴涨,导致部分养殖户惜售压栏,进一步助推了猪肉价的上涨。
河南地区猪肉价飙升原因分析:据河南省畜牧局相关人士分析:“一是饲料成本增加较大,用工成本增长较多,高成本推高生猪价格上扬。二是多年来,由于生猪规模饲养比重小,散养户追涨杀跌心理比较明显,价格高时一哄而上,价格低时一哄而下,导致生猪价格涨跌交替。三是养猪政策的变动也影响了地方政府和广大饲养户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四是部分省份受旱涝等自然灾害以及“瘦肉精”事件影响促使部分养猪户退出养猪业,生猪饲养数量减少。”
河北地区猪肉价飙升原因分析:2010年冬季寒冷气候及猪疫病影响,仔猪成活率、母猪产仔率较低,这些因素加剧了当时6月生猪供应紧张的状况,生猪存栏量低于国家设定的正常标准,以及养猪上游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强势运行,输入型通胀压力大,上游成本增加支持河北生猪价格上行促使肉价上涨。
浙江地区猪肉价飙升原因分析:一是因为“原材料”的上涨。近年来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且年年看涨,甚至月月看涨。数据显示,作为猪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豆粕、配合料价格成本同比上涨了9%左右。另外,人工、疫苗药品等成本轮番上涨之后,导致养殖成本被大幅推高。由于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疫病、母猪饲养量和生猪存栏量下降,造成储量不足也是生猪收购价上涨的原因。养猪风险越来越大、成本较高,养殖户补栏较为谨慎,即便有补栏意愿,从看到市场价格上涨信号到真正着手补栏,也会有一个较长的观望期。求大于供,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同时,受省外前段时间河南等地“瘦肉精”事件的影响,供应端货源减少、检测成本提高,也是生猪价格走高的一个因素。(资料来源:猪价格网)
资料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责任编辑:萌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