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灾还未过去,夏粮减收消息已经袭来,目前的经济形势可谓异常复杂,而物价形势则是其中尤为复杂的一环。面对新的挑战,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能否依然控制在合理水平,成为众多专家关注的话题。
粮价上涨1%会使CPI上涨0.3%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对夏粮主产区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统计,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39万吨(8亿斤),减少0.3%。
专家普遍认为,尽管今年夏粮发生6年来的首次减产,但是由于供需关系的稳定和国家对物价的密切关注以及调控,今年整体来说通胀压力减小的趋势并未改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粮食减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预计全年粮食产量也会下降,对于全年粮食价格走势,李国祥预计全年涨幅将超过10%。但是粮食价格上升,却未必会推高我国的通胀压力。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仇焕广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并不是CPI上涨的主要动因,CPI变化的主要动因是非食品价格变化,非食品价格对CPI和食品价格的影响十分显著。他指出,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0%,其中稻谷、小麦、玉米每上涨1%分别会使CPI上涨0.09%、0.09%和0.12%。反之,非农产品价格变化每推动CPI上涨1%会使稻谷、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上涨2.0%、1.94%和3.2%。
小麦价格后期上涨动力不大
对于近期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银河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孙禹认为,小麦价格已经到了阶段性头部,后期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孙禹表示,与其他农产品不同,无论是在国家安全储备还是在临时储备中,小麦的库存均非常丰富,国家对价格走势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
种种迹象显示,当前1元/斤的收购价,已经接近政府的调控底线。6月底,国家粮食收储的头号主角——中储粮在河南、山东等主产地悄然停止收购托市小麦。
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由于我国小麦库存充足,近期国家大量抛售陈麦,使得各方收购行为趋于理性,预计后期价格将逐步回稳。国家粮食局2010年7月11日也表示,我国夏粮连续7年获得丰收,不存在粮源紧张、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夏粮后期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小麦分析师张浩然介绍说,上周起,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5大主产省,均有一些地区普通新麦价格冲高后回落,下跌幅度虽仅20元/吨,但说明进一步上涨动力已不足。
孙禹则认为,我国粮食还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从长期来看,小麦等粮食价格还会保持稳步上涨的态势。
根据介绍,从供给看,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正常年景我国的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左右;而从需求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1450亿斤以上。
黑龙江省粮食专家王朗玲认为,今后粮食等初级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种趋势。对此,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实施良种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淘汰产能过剩的粮食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应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给予困难、低收入阶层财政补助,缓解粮食产品价格上涨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来源:新华网 20100714)
责任编辑: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