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加工动力不足 物流加工技术亟待创新
尽管政府近几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流通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但由于忽视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我国农产品流通后劲明显不足。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的部分附加价值得不到实现;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保证;运输手段简单落后,物流半径有限,难以运销,农产品难以获得较高的场所价值;农产品包装简陋,使得农产品档次低、形质价值不高。
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利益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利润实现。而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已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新型物流技术的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效率和附加值,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采摘、加工、储藏及先进运输技术的采用,使农产品的价值成倍增长,并且农产品流通效率与效益大幅度提高。另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则在5%以下。
因此,农产品流通问题的解决,要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思考。实施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把初级产品整理加工变为技术含量高、贮藏时间长、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产品,既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驱动力与战略选择。
目前(2009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农业生产中,对产后流通领域的科研工作重视不够,造成了农产品流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使得我国农产品流通加工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物流加工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的阶段,政府增加财政性研发投入,是对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最直接的激励措施。流通现代化呼唤现代物流,我国落后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亟待技术创新。
责任编辑: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