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调研结果显示,这次农产品涨价主要来自成本推动和产后各环节加价;在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
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利益都让成本上涨、收购、运输、批发、零售环节吞噬了。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每斤粮食各环节成本从上年的0.57元上升到0.69元,上涨20%;每头猪从1005.76元上升到1532.98元,上涨52.42%。而在粮食产销各环节每斤总成本中,生产环节占73.9%;一头猪(100公斤)饲养屠宰销售等环节总成本1532.98元中,生产环节占86.9%。
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供应粮食,任何时候都要自给,别的国家也供给不起。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除了坚决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外,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靠什么来提高呢?一些专家口口声声说,农产品价格长期过低,涨价了,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像当前的“涨”法,农民在农产品涨价中几乎没有得到利益,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又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呢?
农民在农产品涨价中得益少是大问题。从短期看,国家要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种粮农民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减轻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采取国家给农产品生产入保险等措施,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加强流通领域各环节的价格监控,利用政策调节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产后环节利润空间过大的问题。从长远看,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试点步伐,提高土地单位产出效益。
总之,必须下大力气扭转当前从田头到餐桌,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投入最大,而农民却获利较少的局面。
责任编辑: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