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给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明年宏观调控的“两个防止”,特别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必须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业生产不滑坡,农产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形势?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供求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近年来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促进下,我国农产品生产始终保持良好态势: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实现连续4年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棉花产量首次突破700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5475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8130万吨,禽蛋3030万吨,奶类3650万吨,分别增长1.0%、2.9%、10.5%。
“尽管主要农产品生产不断增长,但当前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压力大、矛盾多;长远看,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更大、矛盾更多。”孙政才表示,从需求看,虽然粮食总产恢复到10000亿斤,但仍当年产不足需。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均消费标准不断提高,粮食需求逐步增长,肉蛋奶、植物油、瓜果菜等需求快速增加。
责任编辑: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