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的鞋业大战
上海市场步行街北头马上要新上一家鞋城!这条消息对上海市场步行街鞋业商人的震动很大。此前,在步行街上的王子鞋城刚撤场。
目前,在上海市场步行街,已有德众商厦、恒信鞋业、百姓鞋业和大张量贩四家大鞋城。
去年(2008年),全国连锁企业王子鞋城进驻我市,以其品种全、款式新、价格低等特色,被誉为上海市场步行街的一面旗帜。孰料经营不过1年时间,便退出了这场商战。
上海市场步行街的鞋业大战,让商家挖空了心思。如,德众商厦为了形成品牌优势,忍痛舍弃服装、化妆品的经营,把一楼打造成一个精品鞋城,与近邻恒信鞋业竞争;大张量贩坚持低价策略,以3公里内退差价的方式,和一直靠“平价路线”打开市场的百姓鞋业掰腕子。
加之为数不少的专卖店和街边便利店,目前,上海市场鞋城的竞争十分激烈。
行规能否打破
业内人士介绍,王子鞋城的经营策略曾对我市造成很大的冲击。这家鞋城进货时跳过我市的代理商,从厂家直接进货,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于是, 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
此前,我市的一些知名品牌产品大都是由产品的代理商向我市的经销商供货,代理商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大都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因此,各经销商之间相安无事。
可随着王子鞋城进货方式的转变,价格壁垒被打破,我市的零售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后,便纷纷威胁代理商:如果不阻止王子鞋城的这种销售方式,就集体抵制该品牌产品。代理商立即向厂家施压:要是不能让王子鞋城遵守行业规则,那么将集体抵制该品牌产品。
经过权衡利弊,厂家出手了。于是,在平价货源被切断后,王子鞋城只得选择离开。
一位经济学人士认为,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原有的行业规则必将被打破,只不过是王子鞋城没有将这场“平价风暴”进行到底罢了。
商户多与规模大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场步行街在商户数量多和产业规模大方面,究竟应如何选择?鞋业会不会步家电业的后尘?
涧西工商分局有关人士认为,目前,上海市场步行街缺少整体规划,应避免因过度重复建设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家电为例,虽然上海市场步行街形成了家电销售中心,但并不是每个超市的生意都好,如,在八方家电公司的4个超市中,生意最好的还是七里河店,因为该店无论从规模、档次、服务和厂家的支持程度上来讲,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样,就引出了一个关于多与大的关系问题。
我市一位经济学者说,目前的上海市场步行街重复经营严重,大商场里是小商户,商品品种少、散、乱。要提高步行街的商品档次和整体竞争力,必须对市场进行全面的部署,形成优势互补、号召力强的商业圈,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方面来实现整条商业街的繁荣。
他认为,目前上海市场步行街的鞋商应重点发展两头,走精品和日常化消费兼顾的路子,竞争要讲策略。如在中低档鞋方面,大张量贩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如果和它竞争,就不要在规模上、数量上正面交锋,应发挥沿街门面房的作用,以自己的特色在市场中分一杯羹。而在高中档鞋方面,德众投资50万元对一楼进行了重新装修,并和一些厂家的代理商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那么要超过它,首先要在硬件上下工夫,然后还要得到厂家的支持。
路在何方
上海市场步行街能撑起多少鞋城?
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那么任何的盲目上马都是危险的。
业内人士介绍,据行业统计,城市居民每年平均要购买3双鞋。这样,涧西区有40余万居民,这里拥有港澳购物城、德众商厦等多家大型鞋业经销商,企业只有辐射全市,才能“吃饱”。
一位经济界人士认为,目前消费者对鞋业市场做的“贡献”不小,但是商家对消费者的回报却较少,应通过富有情感的促销活动来形成顾客群。如名牌鞋可以开展以旧换新、抽奖旅游、积分回馈、赠送擦鞋卡等活动,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中低档鞋可以采取终身免费维修、保养等方式来吸引人。
要想把鞋业市场做大,还需要体现出其专业性,做到只要到了步行街,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鞋。
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厂家直销,在取得价格优势、新款上市及时后,在我市实现便宜买好货,让一些习惯到大城市买鞋的高端消费者,把银子留在我市。
(来源:易铺网 2009年)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