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实行统筹规划。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少的国家.国内资源和市场有限,商品进出口量大,各级政府对商品物流发展都很重视、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规划、形成了大大小小比较集中的物流团地,集中了多个物流企业,如日本横滨港货物中心就集中了42家物流配送企业。这样便于对物流团地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2、注意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物流配送基础设施良好。日本的物流配送行业很发达、物流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较高。如日本横滨港货物中队其仓储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具有商品储存保管、分拣、包装,流通加工、商品展示洽谈、销售、配送等多种功能,并有保税区、办公区、信息系统、食堂等配套服务系统。其优良的物流设施、完善的功能为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比较普遍、许多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应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物流配送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配送上水平上台阶提供了重要手段和途经,
3、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网络化程度比较高,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一方面表现在:生产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不是“大而全”、“小而全”地都设自己的仓库等流通设施,而是一般都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以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日本菱食公司的配送中心面向1.2万个连锁店、中小型超市、便利店配送食品,这些连锁店、超市的食品自己都不设配送中心、而全部交由菱食公司的配送中心实行社会化配送。日本的大型物流企业比较注重网络的发展,在日本物流配送行业排名第五的日立物流株式会杜在国内设有124个网点、在海外15个国家设有62个网点,在中国的上海和香港都设有合资公司或办事处。由于拥有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在发展和承担业务、满足客户需要,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就具有较大优势。
4、注意研究应用物流配送实用技术和方法、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质量,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十分注重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相当注意研究、探索物流配送的新技术、新方法,并注意引进、学习美国等国家的物流新技术和先进方法。如引进美国的物流管理软件等。
5、重视商品流通中的增值加工服务,做好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加工、分装、拼装业务。日本的流通企业比较注重商品流通中间对商品的加工增值服务、按照消费者和客户的需要,对商品进行分拣、包装、拼装、使生产企业或进口的商品更能适合本国客户和消费者的要求。这些流通领域的中间加工作业一般都是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进行的。
6、注重提高劳动效率。日本物流配送企业都比较注重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如菱光仓库株式会社,只有90人,但每月收发并进行装箱、掏箱、检验、包装等物流作业的20英尺集装箱达200个。其特点是人员少,劳动效率高。
日本发展物流的经验借鉴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还比较缓慢,虽有相当数量的仓储运输物流企业,但其服务、技术、规模等难以满足工商企业的需求。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状况?借鉴其经验、可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所参考。
1、加强政府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如日本政府1997年颁布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3》明确了在物流领域里进行经济结构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了日本物流业力争到2001年实现能够提供亚洲太平洋地区一流的快捷服务的发展目标。为日本物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由于我国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较差。国家应设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全国物流的各项工作。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或者建立健全有关法规、规范市场的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协调部门、条块关系。
2、加快物流配送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积极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技术改造。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发展比较缓慢、虽然近年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现在还有较多的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物、低挡通用库多,适合现在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加快我国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于物流行业,国家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3、把握现代物流特征,进行企业再造。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社会化、组织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我国的物流业要尽快地达到达种水平,有以下几种基本力量或基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配送的规模化效益。二是提高物流网络化、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当方式将物流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物流企业更要注意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三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从市场角度看,既需要专业物流企业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需要工业生产企业与商业零售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原则与规模化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5、加快物资企业的转型改造、完善物流配送功能。我国目前商品流通领域的发展现状也已表明单纯仅做商流的批发贸易企业处境比较困难,现在一些搞得较好的批发贸易企业则是将商流和物流结合起来,进行批发业务的同时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这也是批发企业发展变化的一个趋势。商品批发企业、物资流通企业应认清这——发展趋势?进行营销方式改革,实现经营方式的转换、积极完善物流配送服务功能,利用自身条件或组织社会资源开展商品物流配送业务,以适应客户的需要。
6、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研究物流的机构,并承接了一些科研项目。但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才能使研究富有成效。就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性的物流研讨会,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7、加强组织和协调。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政府部门要加大组织和协调的力度。建议由国家有关经济综合部门牵头,交通、铁路、外经贸等有关部门参加。设立具有统一协调职能的高层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国物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强化服务,为现代化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8、选择重点企业进行试点,推行现代物流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先试点、通过试点培育典型,总结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体制和方法,全面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二手设备网 20080329)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