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物流是广义的与零售业有关的物流,是指人们生活中的商品从供贷方到零售企业以及通过零售企业销售给消费者的物流过程。这里的供货方可以是生产厂家也可以是批发商,物流过程同时可能涉及到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
日本的物流发展经过了大致4个阶段:20世纪的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的确保运输的时代,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的物流成本管理的时代,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的战略物流时代以及80年代后期以后的现代物流时代。
针对日本物流的发展过程,本文从3个方面介绍有关日本零售业物流的情况。
一、日本零售业物流的变化
从日本零售业的物流结构来看,是由零售业或批发商对商品的配送、流通加工(验货和标贴价签等)和库存等三个物流功能的分担所决定的。这一结构30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结构” 到“面向店铺支持的结构”,直至今后“面向生产性的结构”。
过去的传统结构
最传统的功能分担是,批发商承担配送,而零售企业承担流通加工和库存。也就是说批发商向店铺直接配送,零售业在店铺的后备区域进行加工作业和存贮商品。
传统的物流结构给店铺造成了较大的负担。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店铺的大型化,由于商品的品种数很多,相关的作业也随之增加。
现在的面向店铺支持的结构
在这30年间,为了减少店铺的负担,店铺的物流功能逐步努力向上方转移。转移的地点有零售业所建立的物流中心和批发商两个方向。
现在,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有80%以上建立了物流中心。批发商也代为进行商品的标贴价签和分包装等作业,同时开展了不需要店铺库存商品的即时商品补充服务,代替了零售业店铺的后备区域功能。
物流功能的向上移动,对于零售业是“第一的物流改革”,其结果使零售业的配送物流成本增加。现在的零售业配送物流的成本达到了食品类最终价格的6%—7%、零售业毛利的1/4的高水平。
未来的面向生产性的结构
对于现在零售业的高成本的物流体制,出现了较低成本、建立销售支持的趋势,即开始了“第二的物流改革”。
“第二的物流改革”就是,零售企业在批发商或物流企业之间,从生产性的角度进行作用的分担。即使在依靠别人的时候,也没有“多余的服务”,服务与成本及效果得到了合理化。
二、日本连锁经营物流的发展
零售业中由超市和便利店为代表的连锁经营企业,一直重视建立物流体系。近年来,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其物流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代表了当今日本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连锁经营的物流可以分为3种方式,即店铺直送型、共同配送型和一括型。也可以说是连锁经营物流发展的3个阶段。
从店铺直送型到共同配送型
店铺直送型是指由供货方的批发商等对连锁店铺直接进行送货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有“批发商数x店铺数”次的到货,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错运输的情况。实际的送货是由批发商用1台车辆巡回店铺,非常容易发生等待和堵车的情况,不同街区的。送货不可能发挥运输的效率。从店铺方面来看,每天有数十台载货车来店,会花费很多接货的时间和人员,并且使周围的交通恶化,影响居民的生活。
为了减少到货的次数,出现了共同配送型的零售业物流方式。批发商和店铺之间设置物流中心,由于将每个店铺的商品集中后进行配送,使配送的车辆大大减少。起中转作用的配送中心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有连锁企业自己建立的配送中心或委托给物流子公司进行自主经营的中心,还有物流企业或批发商协会所组成的“共同配送中心”,以及使用特定的批发商物流功能进行共同配送的“窗口批发商方式”等。建立这样的共同配送中心大约在30年前就开始了。
从共同配送型到一括型
一括型的物流方式,是从效率化地进行商品的进货到店铺货架的陈列作业而萌发的新的物流系统。
实施共同配送型的物流系统,会使店铺的接货作业次数减少,但作业的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将作业的工作量集中进行处理。一括型的方式是尽可能地将店铺的作业在中转的配送中心完成,是以大幅度减少店铺内的作业为目标的物流方式。
一括型的物流系统是从店铺的货架开始向上推移进行物流构筑的方式。如果说共同配送型是“区分店铺的物流系统”的话,那么一括型就是能够表现出“区分货架的物流系统”。也就是说,一括型的系统能够通过一括型的配送中心连接从厂家到零售业店铺的货架,显示出可能建立的效率化的供应链系统。
连锁经营物流对日本的零售业物流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三、零售业物流中心的情况
零售业的物流中心有DC型(Dist6bution Center即流通中心)、TC型(Transfer Center即通过型中心)和PC型(kocess Center即加工型中心)等三种。DC型是具有库存功能的物流中心;TC型是以商品分拣和流通加工功能为主体,不具有库存能力的物流中心;PC型主要是以食品加工为主的物流中心。
零售业物流中心的现状
在日本,由于批发商承担了库存功能,连锁企业具有DC型中心的业态是拥有许多进口商品和本公司开发商品的大型综合超市企业。大多的企业具有TC型的物流中心。但是,最近也形成了一些在零售业的物流中心共同保管有交易往来批发商库存商品的所谓一括物流DC型中心。
通常DC型物流中心,达不到年处理商品100亿日元的话,就得不到与投资所相应的回报,最好是200亿日元的商品处理量;TC型物流中心由于没有库存面积,达不到这样的商品处理量也是可以的,但最低也要达到50亿日元;如果少于10个店铺的话,设置中间的物流中心就没有意义。
到2000年为止,从日本零售业的销售额排名来看,超市的前250位(包括家居中心)、医药卫生家居用品商店的前50位当中,仍有依靠批发商的物流进行经营的企业。物流的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有85%的连锁经营企业回答拥有物流中心,这个数值当中也有借用物流企业的仓库,只是简单进行商品集中的情况。这只是对加盟日本连锁经营协会的企业所进行的调查得到的数据,还有许多大型综合超市、医药卫生家居用品商店和家居中心没有包括在内。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只有食品、日配品等特定商品种类的企业也很多,这样的特定商品种类也并不一定是100%地通过本公司的物流中心进行商品配送。因而85%的数据只是作为一个参考。
连锁经营企业构筑物流的变化
连锁经营企业构筑物流系统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最初是建立的蔬菜类集中处理。通常,蔬菜商品的进货渠道将近1加家公司,这种情况下在店铺接货效率会很低。连锁经营的各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运输公司、仓库等合作相继建立了本公司的物流系统。
最初本公司的物流是在商品的交易方与店铺之间设置中继点的中心、将商品送到中心并在中心进行集中到货处理,中心的形式只是商品菜约的TC 型。随着蔬菜中心的延伸和功能的发展,又增加了加工食品和日用杂货等。经过这些过程,连锁经营企业逐步出现了能够库存加工食品和杂货等商品的DC型中心。
90年代批发商主导的一括物流的盛行
20世纪90年代,是批发商作为主导的连锁经营企业物流的盛行时期,出现了许多事例,有商物一体的模式以及商物分离的模式。
商物一体是商流(交易的过程)和物流(物的移动过程)一致的状态形式。在商流和物流的接收方相同的时候,能够进行集中的库存管理,也可以进行集中的信息管理,有许多有益的方面。最近,商流还是按照原来的样子,而物流进行集中处理的连锁经营企业越来越多,实现的是基于商物分离的一括物流。
商物分离的战略是指保持原来的交易过程,只是物流通过特定的批发商集中进行配送处理的方法。由于商流是按照原来的供货途径,就不会发生供货的激变和混乱。所以,不改变商流、只对物流进行集中处理的连锁企业大量增加。
近来这样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改革被总称为 “一括物流”。当今,对连锁经营企业来说,物流的战略就是建立和设计一括物流系统,,并选定所涉及的合作伙伴。将其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以及因特网的“e”世界的连接,也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来源:三禧网 20100517)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