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发[2003]115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农牧厅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编制的《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枸杞、牛奶、清真羊(牛)肉、马铃薯、淡水鱼、蔬菜、牧草及秸杆饲料、玉米、优质稻麦、酿酒葡萄等分品种规划由自治区农牧厅另行印发。

 

 

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

200312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培育和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按照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关于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特制定《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

 

  一、制定和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给农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也使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制定和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近几年,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区域比较优势的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区,做大做强我区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对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应对入世挑战。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应对入世挑战,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扶持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在一些最能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的区域进行集中生产,能够降低成本,优化品质,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抵御进口和外埠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有利于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能够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培育一批高效优质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建立起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还能推动加工、包装、贮藏、运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优势特色产区发展主导产品,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可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利于优化组合资源、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准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种植基地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资多元化、项目工业化,使优势产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继而辐射和带动全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培育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带,形成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产业格局,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我区农业竞争力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推进和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是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下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要瞄准现实市场需求,也要研究预期的市场需求,加快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特色农产品。

  2.比较优势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和竞争潜力大的产品和产业带,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3.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原则。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重视优势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播种面积控制指标;正确处理发展粮食生产和加快生态建设的关系,大力建设优质、高产、高效、节水、安全的生态农业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粮食生产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加强用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做到占补平衡;提高单产,优化品质,推进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4.以质取胜原则。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推广精选、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加工等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商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5.品牌带动原则。进一步加大品牌产品的开发力度,尽快形成独具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优势产区要重视品牌策划和宣传,走“集体注册商标,联合打造品牌,依靠品牌张力,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子。

  6.统筹协调原则。要着眼于开发整个产业,从种养加、产加销和贸工农等各个环节上延伸产业链条,搞好产业衔接,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构建优势特色产业群体或产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7.农民自主原则。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密切农民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经过3年努力,形成3-5个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明显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培育5-10个初具规模、品质优、市场稳、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区;扶持壮大5-10个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区内外知名品牌;基本形成有利于比较优势发挥,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稳步、协调、健康发展。

 

  三、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本规划提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是指在我区资源条件较好、商品量大、有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层级管理,重点扶持,非均衡发展” 的思路,结合我区农业各产业发展的实际,把这些产品分为战略性主导产品、区域性优势产品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大类:

  (一)战略性主导产品。指资源和生产条件优,竞争力强,传统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对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战略性、领航作用和对农民增收关联度大的产品。

  1.枸杞。宁夏枸杞已获原产地保护。2003年全区种植面积26万亩,干果产量突破3万吨,商品量约占国内市场的50%,出口量占全国的60%左右;全区现有各类枸杞加工企业50多家,年加工能力2000多吨。

  主要问题:一是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率低,主要以销售干果为主,干果以散装、零售为主;二是收购贮藏、机械烘干、精选分级、保鲜包装等环节发展滞后;三是品牌宣传不力,没有在全国形成宁夏枸杞“连锁经营,集中配送”营销网络;四是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主攻方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强化优势产区环境监测和原产地保护;延长产业链,发展鲜果收购、统一烘干、精选分级、保鲜包装等加工服务业;宣传品牌,强化营销,推行连锁经营,集中配送,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优势区域:卫宁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区、贺兰山东麓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枸杞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干果产量突破8万吨,商品量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70%左右,精深加工率达到30%。

  2.清真羊(牛)肉。2003年,全区羊只饲养量909万只,羊肉产量5.6万吨;肉牛饲养量96万头,牛肉产量5万吨。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40%。 “宁夏滩羊”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品质行销京、津、沪等地。全区已形成银川纳家户、灵武涝河桥、平罗宝丰、西吉单家集等在西北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清真牛羊肉加工、营销企业达40多家,年外销羊肉近3万吨,“黄渠桥羊羔肉”、“纳氏肥牛”等在区内外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农业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宁夏羊肉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之一。

  主要问题:一是杂交改良和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改良步伐慢,生产能力低;二是加工企业小型、分散、产品档次低,基本处于初级加工和卖原料型产品的层次上,缺乏知名品牌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饲养技术落后,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

  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良种牛羊种质资源,健全杂交改良和纯种繁育体系,推行舍饲饲养技术规程,加快滩羊保护性开发;大力培育强势龙头企业,打造“清真”品牌产品。

  优势区域:盐同灵滩羊主产区,引黄灌区肉羊肉牛杂交改良区,六盘山阴湿草地肉牛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肉羊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出栏800万只(其中肥羔400万只),平均胴体重达到16公斤;肉牛饲养量达到120万头,出栏50万头,平均胴体重达到150公斤;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5%以上。

  3.牛奶。2003年,奶牛存栏12万头,鲜奶产量40万吨。各类乳品加工企业19家,日处理鲜奶能力1385吨,培育了“新华夏进”、“维维北塔”等龙头企业,新华百货夏进乳品饮料公司被列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主要问题:一是牛群发展慢,奶牛单产低;二是以农村分散户养为主,粗放经营,鲜奶质量不高;三是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小型企业加工水平低;四是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奶农和企业之间未建立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五是质量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奶牛主产区配种、配料、防疫、治病、育犊、青贮等生产环节技术服务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主攻方向:整合加工,做大龙头,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良种引进和良种繁育,提高奶牛品质,扩大优质奶源基地;加快奶牛“出户入园”进程,建立“规模养殖、集中挤奶、统一收购”的生产体制,发展“公司+规模养殖场”的新奶源模式;实施“绿色奶源工程”,完善质量检验检测和技术服务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区域布局:

忠奶牛核心区,银川奶牛发展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鲜奶产量达到85万吨;成母牛年均单产达到5800公斤以上;奶牛全部进入养殖园区和规模奶牛场,全面推行机械挤奶;夏进公司进入全国同行业十强。

  4.马铃薯。2003年种植面积131.4万亩,总产113万吨,平均单产859公斤,商品率达40%,产区形成了400多家集体、私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多层次的马铃薯淀粉加工格局,年加工精淀粉10万吨,粗淀粉5万吨,加工销售粉条、粉丝2万吨,年可消化鲜薯60万吨。菜用薯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32万吨,90%销往区外。

  主要问题:一是专用品种繁育推广率低;二是精深加工水平低,加工企业未能担负起“建设基地、服务薯农、订单收购,优质优价”的产业化职能;三是中介服务、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技术信息服务滞后,鲜贮能力小、贮藏条件差。

  主攻方向: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脱毒繁育推广体系,积极引进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建立加工型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进行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先进企业和先进技术,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优化组合小型“三粉”(粉条、粉丝、淀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要大力发展菜用马铃薯保鲜贮藏、精选净化、分级包装、集中配送和订单运销等加工服务业。

  优势区域:南部山区淀粉马铃薯生产区,中部地区及引黄灌区菜用马铃薯生产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其中淀粉专用型马铃薯80万亩,中早熟菜用马铃薯30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单产提高 25%,淀粉含量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18%),加工马铃薯淀粉或全粉15万吨;培育4-6个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脱毒化、标准化栽培面积达到90%以上,淀粉及其衍生物加工率达到80%;

  (二)区域性优势产品。指在我区有一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特色竞争优势明显,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市场前景看好,能对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的产品。

  1.淡水鱼。2003年,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2万吨,人均占有水产品9.1公斤,居西北地区首位;单产5943公斤/公顷(全国单产水平5155公斤/公顷);水产品产值2.6亿元,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70%的水产品销往陕、甘、青、新、蒙、藏等省区。

  主要问题:一是苗种繁育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优质苗种覆盖率低;二是渔业基地基础设施老化,生产力下降;三是渔病防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

  主攻方向:推广“大水面围垦养殖”和“上农下渔”等生态、无公害养殖,大力发展区域优势养殖;加快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调整品种布局,不断开拓区外市场,力争把我区建成主导产品突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生态、绿色渔业生产基地。

  优势区域:银北草鱼、河蟹养殖区,银川鲫鱼、团头鲂养殖区,银南黄河鲤鱼、鲶鱼养殖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建设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11万亩,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总量达到3.2万吨,占水产品总量的50%;水产品外销率、良种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苗种自给率达到70%以上,主要鱼类病害监测防治率达90%以上。

  2.蔬菜。200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0.4万亩,总产246.3万吨。其中,设施菜面积13.5万亩,产量53.9万吨,占区内70%市场份额,实现了常年供给,均衡上市,部分产品还行销区外市场;夏秋露地菜76.9万亩,产量192.4万吨。露地菜中脱水蔬菜11.5万亩,脱水莱加工企业 103家,加工能力1.4万吨,年加工出口脱水菜近万吨,占全国脱水菜出口总量的16,培育了“夏绿脱水菜企业集团”等龙

头企业。

  主要问题:一是脱水菜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地方特色产品“青红椒”病害严重,原料供给不足;二是设施蔬菜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生产小而散,品种多而杂,生产成本较高,未能真正形成外销优势。

  主攻方向: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培育经纪人队伍,建立“绿色”通道,开拓区外市场。扶持壮大脱水蔬菜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脱水菜主攻病害防治,露地菜和设施菜推行无公害种植、标准化加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脱水菜出口基地。

  区域布局:石嘴山市脱水蔬菜核心区及永宁、固原辐射区,银川、吴忠露地和设施蔬菜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夏绿脱水菜集团”辐射带动脱水蔬菜基地30万亩,年加工脱水蔬菜3万吨,80%出口。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5万亩,移动棚、小弓棚面积5万亩;建成一批工厂化育苗中心和蔬菜科技产业园,外销率达到30%以上。

  3.牧草及秸秆饲料。2003年,全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豆科牧草留床面积460万亩,一年生禾本科牧草120万亩,建立牧草种子基地5万亩。培育出金泉、绿海、贺兰山茂盛等草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达10万吨,产品销往上海、天津、西安等大中城市郊区的养殖场,并出口日本和韩国。秸秆科学利用率达到28%,其中玉米青贮饲料年加工量达到55万吨,其它秸秆的科学调制利用量达到40万吨,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问题:一是草产品加工、贸易体系不健全,区内养殖业对草产品利用不足,没有对草产业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拉动;二是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滞后,牧草品种混杂,病害严重;三是刈割手段和加工制作方式落后;四是秸秆饲料开发利用力度不大,资源浪费严重。

  主攻方向:山区及扬黄灌区以加快发展畜牧业为主的后续产业为主线,立草为业,引草入田,大力发展紫花苜蓿为主的生态型草产业。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广农艺种草和机械化适时收割技术;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草产品加工业。引黄灌区重点推广冬牧70、饲料甜菜等,大力推广玉米全株青贮和秸秆微贮、酶贮技术,推行青贮和秸秆饲料“统一制作、集中配送”的产业化开发模式。

  区域布局:南部山区旱作草地农业区;中部干旱带退耕种草区;引黄、扬黄灌区粮草轮作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苜蓿种植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商品草生产基地100万亩),年产干草达400万吨以上;牧草种子基地发展到10万亩,种子产量达到350-400万公斤;年加工销售苜蓿草产品50万吨。

  4.玉米。我区有西部玉米“黄金产业带”之誉。2003年,玉米种植面积264.5万亩,总产119万吨,占全区粮食总量的44%;其中25%销往区外,区内90%用于饲料,9%用于医药食品工业,1%鲜食和种用。我区地处国内最佳玉米生产气候带,玉米淀粉发酵生产的谷氨酸、柠檬酸等产品质量好,无污染。随着畜牧、医药、食品工业的发展,区内玉米需求量将逐年扩大,玉米产业的发展市场广阔。

  主要问题:一是品种单一,多属“口粮型”,专用性能不强;二是产、加不协调。一方面全区25%的玉米以原料的形式销往外省区;另一方面我区医药、食品加工企业又大量从外省区购进玉米淀粉。

  主攻方向:优化玉米品种品质结构,推行标准化、专用化和区域化种植,使玉米品种品质与饲料、医药、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改革玉米产购销体制,提高玉米就地转化和多层次加工增值率,加快发展“玉米经济”。

  区域布局:黄灌区优质专用玉米区;彭阳、原州区粮饲兼用玉米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优

质专用玉米种植比率达到60%,面积达到140万亩,其中饲料型玉米80万亩,制种玉米20万亩;改革玉米购销体制,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协调发展,使区内玉米实现就地加工转化,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

  5.优质稻麦。宁夏平原是全国优质粳稻最佳生态区。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亩产600公斤左右。近几年来,自治区实施了“优质大米工程”,引进选育了一些优质稻品种,推广了规范化旱育稀植技术,改进了收割、脱粒机具,使宁夏大米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有中型大米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销售大米8万吨。

  小麦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引黄灌区春小麦面积占总面积的13,产量占23,以种植宁春4号为主。小麦年加工能力60多万吨,其中2万吨以上企业近10家,产品主要是普通面粉。塞北雪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设备先进,加工能力5万吨,产品为档次较高的精制面粉,销往区内外。

  主要问题:水稻:一是优质品种少,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普及率不高;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成本较高;三是今后黄河限水对大米产业的发展制约较大。小麦:一是品种更新缓慢,宁春4号在引黄灌区已栽培近20年;二是重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

  主攻方向:水稻面积控制在100万亩左右,以精深加工、精细包装为重点,走“少而精、少而特”的产业发展之路;全面推广以旱育稀植为核心的节本增效和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宁夏大米”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在区外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小麦要加大现有品种保纯力度,扩大“三圃田”面积,加强提纯复壮,保持种性;推广高产、优质、节本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扶持龙头企业,活化机制,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优势区域:引黄灌区优质稻麦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优势产区水稻种植面积6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产品标准化、栽培早育稀植化,外向型、小包装、高档次“品牌”米加工销售量达到5万吨以上。引黄灌区优质春麦面积达90%以上,主要品种原种、一级种供应量达 40%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高档专用面粉10万吨以上。

  6.酿酒葡萄。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发展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之一,有中国“波尔多” 之称,并获得原产地保护。2003年,已建成优质葡萄基地8.5万亩,其中酿酒葡萄6.5万亩,已引进赤霞珠、霞多丽等世界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培育了西夏王、御马等知名品牌和酿酒企业,年加工葡萄5万吨,酿酒2万吨,“西夏王”葡萄酒已获得国际金奖。

  主要问题:一是基地建设与酿造加工关系不协调;二是品牌战略实施不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三是栽培、采收、加工等环节存在许多问题影响葡萄酒质量。

  主攻方向:面对国内外市场挑战,全面提高葡萄酒质量和竞争力。建立“先天的优质酿酒葡萄”和“后天的先进工业技术、设备和工艺”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抓好原料基地建设,精选品种,精心栽培,大力发展优质葡萄基地。高度重视工业技术革新,设备改造和严格管理。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改造和提升我区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完善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把贺兰山东麓建成全国有名的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加工基地。

  优势区域:以玉泉营地区为核心的贺兰山东麓产区。

  发展目标:到2006年,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发展到15万亩,年产干红、干白等高档葡萄酒10万吨,西夏王、御马等品牌叫响国内市场。

  (三)地方性特色产品。指在县域经济中具有相对优势,对外已形成一定知名度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支撑着一个或数个乡镇农民增收的产品,如:中卫禽蛋,中卫香山、海原兴仁和高崖、同心王团和予旺等地的西

甜)瓜,灵武长枣和玉皇李子等。这些产品规模虽然小,但地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区域内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推进和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的理念和机制推进和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学习和借鉴内蒙古、山东和甘肃定西等地的经验,树立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小打小闹、提篮小卖”的小农经济思想,立足于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产品做大做优。要完善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支持保护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和其它要素市场,探索放活人才、资金的运转机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科学化武装、社会化服务。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基地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市场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要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按照《规划》的区域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把每一个优势特色产品都打造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把每一个优势产区都建设成具有竞争力农产品输出基地。要用现代农业新理念指导《规划》的实施,全方位提升我区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区域协调,整体推进,切实加强对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的领导。各级政府要突出《规划》的:目标导向作用,把推进和实施《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等工作机制,按照《规划》确定的本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制定发展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抓好优势产业带建设,建立健全前期评审、中期检查和后期验收制,实行层级管理和层层考核;要成立专家咨询组,对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进行绩效评估。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宏观指导,并结合本部门职能提,出相应的扶持和服务措施。各地要按照区域布局,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联系会议制度,主产区市(县)作为联系会议的主持单位,定期研究一种或几种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有关问题,加强区域协调,实现整体推进。各级农牧部门要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和机制,积极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确保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顺利实施。

  (三)整合资金,倾斜政策,加大对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的投入。自治区要进一步增加用于农业建设的投资比例,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整合各项支农资金,优化投资结构。自治区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三个十工程”资金、扶贫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科技资金以及信贷支农资金等,要按照“渠道不变、管理有序、目标统一、合理分工”的原则,积极扶持《规划》中提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及地方性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重点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打造和延伸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引进推广优质

专用品种和配套技术、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各市、县(区)要加大对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带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扩大规模、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优势农产品收购、贮藏、运销、加工等环节中的资金需求,支持优势产区种植、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和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投资我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产业化经营,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四)壮大龙头、打造品牌,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带动力量。为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自治区将启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采取“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和“小规模、大产业”的路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壮大龙头、打造品牌,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作为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建立“企业诚信、农户守信”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减少市场振荡。要大力发展优势产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优化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优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科技含量、优化品质、降低成本的基础。要加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子工程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优势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加快枸杞新品种的选育,加快中低产奶牛和肉羊肉牛的杂交改良,加快引进和推广一批名、特、优、新蔬菜和水产新品种,加快引进和选育推广优质、专用稻、麦、玉米和马铃薯新品种。要围绕制约优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环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开展科技攻关,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粮食生产科技进步能力,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种、养技术和节本增效技术;要加强对优势产区农民的技术培训,认真组织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培训工程”和《全区农民工培训规划》,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劳动技能武装农民,让农民做到务农有技术、打工有本领。在近年实施“三个十工程”的基础上,优胜劣汰,整合资源,创办优势产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力争一种优势特色产业建立1-2 科技产业园。要加强优势特色产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走综合办站和产业化服务的路子,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成立优势特色农产品技术服务中心。要加强农、科、教结合,实行院校部门分工负责制,采取有偿服务、技术入股等政策和推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积极组织区内外科技人员到优势产区和科技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创优”活动;要抓住与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合作的机遇,“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积极引进所需人才、技术和产品,推进科技攻关。

  (六)切实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市场信息体系是衔接产销、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则是保证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的关键。要进一步优化优势特色产品优势产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完善市场交易

、检验检测和信息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要建立健全特色产品优势产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与国家农业信息网站联网运行,及时向农民提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贸易信息。要大力推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参照国际国内标准,积极制定和完善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和无公害食品标识制度、动物免疫标识制度。要加强优势特色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防疫工作,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要率先建设成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种植业非疫病生产区”。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的监测,逐步开展农、畜、水产品农药残留和违禁药物的检验检测,定期发布检验检测结果,全面提高我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责任编辑:邓如柯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