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9年12月11日)上午,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董事长、主任,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院长刘普合做客中国经济网品牌栏目中经在线访谈。刘普合指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应将重点移向农村、农民 ,以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为主线,综合治理,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 。
刘普合表示,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首先要提升农村的流通优势,也就是将产品优势变成产地的优势,将产地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市场优势变成品牌优势,把产品的源头和流通的高地扩展,提升成品牌优势。另外,还要发展农产品流通的社会化服务, 建立产销对接平台和生活性服务平台。
另外一方面,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还应大力推进以“农超对接”为主要抓手的多种产销对接模式 。刘普合说:“农超对接”是带动产销对接的多种方式。现阶段,“农超对接”在我国还不可能覆盖特别大的范围。有研究称,国外的“农超对接”范围已经覆盖了80%,那是由于西方国家组织化程度非常高,而我们国家还不能达到这个水平。”
因此,我国发展“农超对接”要注重流通现代化与信息化相互动,城乡统筹相互动,供需主体相互动,和市场活跃与有序相互动。“我认为,应该加强网上电子商务对于农产品销售的建设,因为市场一种是有形的店面,一种就是无形的,农民一定要学会适应这两种市场形态的需求,同时利用好传统和现实这两种营销手段。”
责任编辑: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