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前(2009年),费者对生鲜食品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冷链设备进行生鲜食品的运输、储存主要就是为了使商品保持比较适宜的温度。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由此物流系统的一个分支——冷链物流也日益受到关注。


一、冷链物流概述

    1.冷链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冷链物流(Cold Chain)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它要求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要素,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因此,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则“,即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冷链适用于初级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花等)、加工食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奶制品等)、特殊商品(如药品等)。


    2.冷链物流的特点


    食品冷链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比一般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1)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2)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3)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冷链物流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了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现在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试用冷藏车或者冷藏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链。使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及运输质量完好率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美国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5%,已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要通过冷链。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其中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


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着,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3.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

    (1)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3%。


    (2)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稍缺乏。


    (3)冷库容量 目前中国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且利用率不高。大多数相关的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效益差。由于设备陈旧导致易腐食品损耗严重,整个物流费成本高,一般占产品成本的70%。远远高于50%的国际标准。同时。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巨大隐患。


    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又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


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1.运输方面


    (1)充分发挥公路冷藏运输的潜力。公路适宜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


    (2)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
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代理、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3)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发挥冷藏集装箱既有冷藏车的制冷作用,又有集装箱的灵活、安全的集成优势,以及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交接等特点。


    (4)发展冷藏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冷链物流企业应大力推广投入产出一体化的集约经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连接生产、销售的功能,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冷冻、短途运输等相关服务。促进易腐货物冷藏链的形成。


    (5)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代理。


    2.组织模式方面


    (1)在物流企业内。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运作部门。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部门,统筹管理全系统冷链物流业务,实行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如采取和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甚至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其现有冷藏车、冷库等资源,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冷链物流服务。在业务逐渐成熟时。可成立独立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鼓励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物流企业很难切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3)在消费集中地区。开展冷藏食品区域内配送。鉴于冷链物流市场区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可以考虑在一些较发达城市,面向连锁超市、大卖场等企业,以已经运作的普通物流项目为基础。实施专业冷链物流区域内配送业务。

    3.政策方面


    (1)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


    (2)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总之,我国冷藏食品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晓明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外资涌动 中国冷链市场不“冷”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