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服务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明确了培育“一个中心”、建设“两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的目标,这为加快发展全省服务业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期间,辽宁服务业的发展要为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就业、构建和谐辽宁、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提出全省服务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全省服务业在“十五”期间,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服务领域、财税收入和就业容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十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全省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主体行业平稳发展,现代服务快速增长,改造提升效果明显,消费热点继续发展等几个显著特点。
 
1.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支撑全省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823.9亿元,居全国第6位,比上年同期增长10.7%,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1.1%,比“九五”末期高2.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预计为10.7%,比“九五”期间高1.7个百分点。
 
服务业支撑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04年,全省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183.9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59.9%,国税收入完成189.8亿元,占全部国税收入的25.9%,税收合计完成373.7亿元,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35.9%。
 
服务业支撑全省就业目标如期实现。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2001年为35.8%,2004年为37.6%,比“九五”末期高2.7个百分点。
 
2.两大主体行业平稳发展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是服务业主体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较为稳定。2004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分别实现896亿元和402亿元,同比增长9.5%和21.8%,拉动服务业增长5.2个百分点。
 
3.部分现代服务业成为亮点
 
2004年,包括信息、咨询、会展、旅游等多个现代服务行业的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其中:软件销售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8%,软件出口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3%;旅游总收入5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8%,旅游创汇收入7.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文化产业(不包括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收入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4.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4年,全省新增连锁店铺387家,比上年同期增长7%,连锁店铺销售额4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6%,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全省物流成本平均下降0.6个百分点。
 
5.服务领域消费热点继续发展
 
2004年底,文化、旅游、教育、房地产等新的消费热点继续发展,服务消费价格水平累计上涨3.7%。商品房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411.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315.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分别上升4%和0.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业总量不足。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基本徘徊在40%左右,不仅大大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50%以上的水平,同时也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40%以上的水平。二是服务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的商业流通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新兴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教育文化等行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总量比较少。三是服务业体制改革滞后。很多行业仍然处于行政垄断状态,或属于事业部门、公益部门,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进入。这突出表现在交通、通讯、金融保险、教育、卫生、科技等相关行业。四是服务领域有待拓宽。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接近38%,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50--60%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全省服务业就业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五是服务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现代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传统技术在服务业中仍占主体地位。六是环境不完善。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政策亟待出台。一些行业和领域无法可依。没有支持重点服务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规范性亟待加强。税费负担过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力打造服务业强省;以优化结构和促进就业为中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生活型服务业,积极拓展为居民生活服务和为一、二产业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通过打破垄断和放宽准入,扶植壮大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大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推广应用各种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服务业的信息化、集成化、标准化,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城市为重点,以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辐射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服务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进程。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400亿元(2005年预计3206亿元)(2005年价格),年均增长11%,占GDP的比重达到40%。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年均增长2.4%,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43%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5%。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力争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长15%。
 
(三)战略定位
 
到2010年,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服务范围广、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配套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以下十大战略构想:
 
积极构建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及全球各地的东北现代物流中心。
 
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沟通各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全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多、文化底蕴深、设施标准高、服务水平好以及会展活动丰富多彩、辐射功能较强的旅游强省。
 
加速建造商业网点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较强、流通秩序规范的新型流通格局。
 
初步建成汇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管道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贯通四面八方、辐射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圈的立体化、现代化、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创建容纳银行、证券、保险、产权交易和创业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企业融资规范、开放水平较高的金融安全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精心架构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体、以技术研发与技术扩散、科技咨询、科技企业孵化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和以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交流和人才应用为目的的人才高地。
 
大力发展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渠道宽泛、就业容量较大、就业作用突出、便民利民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产业。
 
着力培育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信誉、保障市场公平、促进市场发育、调节市场供求的中介服务体系。
 
努力建成体制创新、结构优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教育和文化强省。
 
三、主要任务
 
服务业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二产业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体系,要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生产型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并举,三次产业联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完成好以下五项任务。
 
(一)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快产业联动发展
 
在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高增加值、高成长率的服务行业规模迅速壮大的新形势下,通过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不仅可以支撑一、二产业快速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
 
1.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引进和培育各类中介组织
 
完善规范中介组织的政策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中介和咨询机构向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成果商品化方向发展。降低中介服务准入条件,引进国际知名中介和咨询机构,发展一批能承接国际业务的优秀中介和咨询机构,改变中介组织“小、散、弱”的局面,提升其整体服务能力。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涉外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重点发展会计、法律、审计、咨询、市场调查、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社会公证、经纪与代理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中介商务服务业。扶植为“三农”服务的中介组织,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示范、培训和推广,加快发展一批科技服务中介组织。
 
2.建设三大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积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三大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哈大高速铁路、烟大轮渡、沈大公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营口港三期工程、东边道等工程建设。构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全省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和物流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物流法规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标准法规。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形成一批主导物流市场的综合性核心企业。重点发展10个商业物流配送基地、40家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到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第三方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35%。
 
3.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培育沈阳、大连、鞍山三个软件产业基地,把沈阳软件园建设成为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软件示范园区;把大连软件园建设成为以软件产业国际化及软件出口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软件示范园区。把握“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国家级重点示范省的机遇,促进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加快计算机辅助集成(CAX/PDM)、网络制造(NM)、企业资源规划(ERP)等建设和应用;利用嵌入式数据库、蓝牙技术、中间件、嵌入式Internet、移动设备嵌入式开发平台等技术,开发一批嵌入式应用系统,解决工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大力发展系统集成、数据库维护、网络经营、信息加工处理等新兴行业,着力拓展通讯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社会信用等网络增值服务。推进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开发推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到2010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出口额10亿美元。
 
4.稳步拓展金融保险业,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消化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地方金融机构债务风险,夯实金融机构良性发展的基础。发展证券、货币、保险和产权交易等金融市场,创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整合规范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齐头并进,在注重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同时,积极组建股份制非公有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力争在我省建立东北振兴银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高科技开发基金。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项目和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发展中间业务、电子货币、银行卡、消费信贷、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新型金融服务业务,努力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机构票据经营和结算功能,提高金融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引进和培育担保、创业投资、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企业财务公司。加强对创业投资全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和服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科技创业和产业升级,增加社会就业。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步伐,用好现有上市公司资源,增强再融资能力,到2010年,争取10--12家企业上市,全省直接融资总量达到80亿元,全省保费收入实现310亿元,参保人数增加到3000万人,五年贷款总额达到2万亿元。
 
5.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推动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长入经济,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相互承包、参股、兼并,实现联合经营。鼓励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科研机构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创办或联办分所、公司和企业。鼓励各类科技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技术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我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窗口。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建设,推动二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网络化的服务协作。支持科技信息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二)巩固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和运输服务两大支柱行业,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商贸流通和交通运输是服务业主体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45%左右。巩固提升这两个传统行业,对服务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1.优化业态结构,巩固提升商贸流通业
 
加大对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和带有公益性的市场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广应用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送、销售代理、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促进以网络商业为基础的新型商业的发展。鼓励发展区域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街区便民服务网点、郊区商业、小城镇和农村商业这六类不同辐射半径的商业设施;对典当行、拍卖行和成品油销售等要加强行业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要发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行政效力,采取听证等措施促进其规范发展。按照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的要求,重点做好20家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20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工作。发展40家现代化大型连锁企业,建设150条具有鲜明经营特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标准化、多功能商业街。到201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90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达到2万亿元;连锁店铺达到2.5万家,年销售额达到1940亿元;流通领域应用电子商务的骨干企业达到200家,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00亿元。
 
2.提升餐饮旅馆业,培育知名品牌
 
加大餐饮业连锁经营模式和名牌产品的推广力度。重点培育辽菜名厨、名品、名店,积极推行餐饮业评等定级。鼓励名牌、老字号餐饮店实施连锁经营,实现快速扩张,做大做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餐饮业的发展。加强中式快餐的发展和中餐工业化,促进家庭餐饮社会化。通过ISO9002达标和星级评定工作,将更多社会住宿设施纳入星级饭店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大饭店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饭店业集约化经营和多样化发展。
 
3.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巩固提升运输服务业
 
一是在道路客运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客运实现快速直达;高速、主要国省干线客运和旅游客运实现规范服务,客运正班率基本实现100%。二是在道路货运方面,重点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继续发展和规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大力规范普通货物运输,提高运输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在“十一五”期间,货车平均实载率达到62%,平均运距达到50.6公里,省辖市间货物快递12小时到达,县区24小时到达。三是在水路客运、货运方面,加快实现常规客运向旅游、舒适、高速、客滚、安全的方向发展;继续发展水上旅游运输,有计划地发展环渤海省市间、陆岛间的旅游运输,规范发展渤海湾海上客滚运输。水路货运要加快发展国内沿海及外贸内支线集装箱运输以及油品、液化气、液体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到2010年,陆岛客(滚)运总运力达到1.1万客位,240车位,分别增长12%、180%。四是铁路运输要逐步实现客货分流,抓紧建设哈大客运专线。
 
(三)大力发展服务领域消费热点,拉动经济增长
 
我省人均GDP已超过15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转换的步伐明显加快,旅游、住房、文化、教育、卫生等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1.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加快开发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水平的旅游精品,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牌旅游项目。大力宣传“一宫三陵”、“五女山高句丽王城”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推出辽宁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做好全省“三大旅游区”旅游资源产品开发与经营,强化沈、大、丹旅游金三角和辽西旅游带建设。发展五大特色旅游,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依托生态资源开发绿色旅游产品;依托滨海资源开发蓝色旅游产品;依托清文化资源开发金色旅游产品;依托冰雪和温泉资源开发白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航空、蒸汽机车、装备制造、冶金矿山等工业旅游项目,重点搞好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城市的工业博览园建设。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区域联合,积极承办各种大型的旅游节庆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市场格局,提高辽宁旅游的知名度。到2010年,国家5A、4A级旅游区(点)达到100个,旅游总收入达到14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4亿美元。
 
2.搞活房地产市场,壮大房地产业
 
建设效率高、信用好、服务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交易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省的房地产信息网络系统,构筑网上房地产交易平台。开展为房地产开发交易服务的评估、公证、经纪、保险、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提高房地产交易质量和水平。激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水平。加快实施沈阳、大连、鞍山等市中心城区的土地置换、“退二进三”,实现土地的保值增值。到2010年,全省房地产市场年交易额达到650亿元。
 
3.培育壮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兴行业,使其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文化发展环境为条件,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支持和鼓励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影视出版、网络音像、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进入市场,形成以印刷、发行、演出、媒体广告等行业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群,走出一条以体制的市场化促进产业的高级化,以产业的高级化推动体制的市场化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道路。鼓励社会各界,依托社区兴办不同档次、不同特色的幼教服务机构。实行股份制等多种办学模式,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体育产业,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咨询服务、体育旅游、体育彩票为主体的体育产业体系。到2010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4%以上。
 
(四)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
 
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把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社区服务项目从“社区服务中心”中剥离出来,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所有制形式兴办社区服务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社区服务产业化。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各项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便民利民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并纳入城市规划。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发展医疗保健、社会化养老、文化教育、家政服务、公用服务、保洁保安等社区服务,努力增加社区就业岗位。支持有规模、有品牌的各类服务企业进入社区,在商业、陪护、养老、清洁、代购、洗染熨烫、维修、美容、喜庆、丧葬、社区医疗等行业,培育专业性与综合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服务,形成品牌化社区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制定并实施社区诚信管理和诚信服务系列标准,建立社区诚信档案,精心打造诚信社区。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社区”,推广沈阳沈河、大连西岗、鞍山铁东等市、区社区建设先进经验,完善社区工作机制,积极动员和组织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社区服务体系。到2010年,建成1000个标准化社区商业服务示范小区和15万个社区服务网点。
 
(五)优化布局结构,促进服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沈阳东北区域中心和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服务业区域布局集中性与网络性相结合的要求,鼓励服务业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进行辐射性的网络布局,降低服务成本,壮大企业规模。
 
1.大力培植品牌展会和专业展会,把沈阳和大连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
 
创新市场环境,加大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与协调。发掘和利用展览资源,加强与国际国内著名展览公司合作,培植名牌展会、精品展会,推动我省会展业向专业化、贸易化、品牌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拓展会展服务功能,以中国辽宁·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大连国际服装节、中国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为龙头,带动其他具有产业特色的会展业的发展,打造会展城市形象,推动会展经济发展。各类会展五年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
 
2.以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为重点,把沈阳和大连建设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加快吸引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各类新增金融机构集聚沈阳和大连。加大沈阳市商业银行改造重组力度,争取以沈阳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建立的东北振兴银行实现跨区经营。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创新,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高科技开发基金。逐步完善以沈阳和大连为重点,其他各市为依托的金融服务分工体系,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品质。在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联合全省各市的产权交易机构,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逐步建成以沈阳为主,联系大连、辐射东北、参与全国的现代化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
 
3.整合全省商业资源和物流资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进行辐射性的网络布局
 
借助大型商业企业,以连锁机制整合全省中小商业企业,扩大连锁经营范围和规模,提高本土商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借助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建立畅通高效的批发流通体系,依托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大型批发商的分销网络和配套服务,促进产业互动和资源集聚。构建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打造以沈阳、大连、锦州三个城市为中心,依托沈大、沈山、沈丹、沈哈四条交通干线,连接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等环渤海、黄海二条沿海经济带的“三四二商业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以沈阳、大连为核心,贯通辽东、辽南、辽西和辽北沿线的生活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和原油、钢材、木材等重点生产资料物流中心。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构建沈阳苏家屯物流园区、大连大孤山半岛国际物流园区、锦州辽西区域(渤海)物流园区、丹东鸭绿江国际物流园区、营口口岸物流园区。
 
4.以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促进各级各类服务资源的集聚
 
按照科学布局、合理分工、突出特色、提升层次、市场运作、股权并购的思路,推进组建辽宁港口集团。建设大连中央商务区,促进商贸、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海上搜救、船舶服务、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扩大大连商品交易所及汽车、粮食、木材、油品、果蔬等各类专业市场的辐射功能,完善包括运输、船舶、船员劳务等市场体系建设。抓好大连航运交易市场建设,使之逐步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运业务交易、结算中心和航运信息交流、展示中心。建设大孤山半岛及其他各类临港物流园区,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和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集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于一体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抓住铁道部在大连建设物流中心的机遇,形成区港铁路公路联动,将大连港区联动机制延伸到东北三省和内蒙的东四盟。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主要举措
 
(一)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
 
1.深化服务业国有企业改革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除国家明确要求应由国有资本控股的领域外,推动国有资本从其他领域退出,腾出空间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鼓励和吸引外资和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资产注入、置换、兼并等多种形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不同服务行业间以及服务业与一、二产业间的资本融合,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行业、跨地区的服务企业集团,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
 
2.以重点领域的改革推动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在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按照经营性产业与非营利性事业分开的原则,除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外,其他领域都要尽快实行产业化经营。对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按照以体制创新带动机制转换,以市场化壮大产业规模,以国际化提升产业能级的总体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系为目标,统筹城乡流通产业发展,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电力、供水、供热、供气等垄断行业经营和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后勤服务机构向独立法人企业转变。按照“两级政府(市和区)、三级管理(市、区、街道)、四级监督(市、区、街道、社区)”的构架,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合理配置住房与非住房、高档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的比例,解决房地产业结构性矛盾。推进政社分开,促进行业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的民间化,将不适宜由政府承担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
 
3.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
 
放宽外贸、公用事业、教育、文化、中介组织等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领域,都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按照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依法监管,整顿和规范服务业秩序,降低行政性收费,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提高服务业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1.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巩固大连和沈阳承接日本软件外包服务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由主要承接低层次的加工性项目外包提升到承接高层次的大型整体项目外包。通过引进国际机构战略投资者,整合改造城市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以科技中介服务和工程咨询服务为重点,引进一批境外知名中介机构。吸引外资建设重点物流园区,通过物流园区聚集省内外物流企业和跨国公司北方采购中心。进一步扩大公路、铁路、机场和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对外合资合作。吸引外资研发中心落户我省,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举办国际性文化、旅游、会展等大型活动,推进文化产品出口。推进旅游企业的重组,加速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资合作与战略联盟,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连锁化、网络化经营。
 
2.扩大服务产品出口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医疗保健、会计法律、通讯服务等国际服务贸易,并在外汇管理、出入境管理、金融、保险等方面提供便利。鼓励工程咨询机构和信息服务企业承接国际业务,鼓励进出口业务量大的企业在境外设立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分销中心。鼓励物流、金融、中介等服务业企业与工商企业联合在境外投资。鼓励龙头旅游企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餐饮旅馆、医疗保健、民间艺术等服务业企业在境外设立连锁经营机构。
 
3.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
 
全面贯彻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服务业经营行为,加强服务业质量管理。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环保、卫生、职业安全等体系认证,为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没有国标、部标的,要尽快制定地方行业或企业标准,使之公开透明,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对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服务行业,要以顾客为中心,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原则,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4.加大服务业品牌建设力度
 
扩大名牌战略的适用范围,将名牌产品的范围从工农业产品扩展到服务产品。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广泛开展包括名牌服务机构、名牌服务产品、优秀服务员等名牌服务创优活动,推动名牌服务战略的实施。
 
5.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核心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把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发布行为,破除垄断,释放资源。加强社会公共网络建设,加快搭建全省数字城市基础平台框架,重点推进网上税务、网上工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公众信息系统、社保网络系统、数字沈阳公共交互平台、联合征信和信用数据交换平台等项目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普及和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强化储运、商贸等物流类和银行、保险等资金流类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基于公共服务网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提高商贸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三)营造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新环境
 
1.营造有利于全省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要按照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构建“一个保障、两大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研究制定全省征信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范和系统技术规范等信用标准体系,加快公共信息开放、信用征集、信用披露、信用监管、信用担保、信用评估等方面的立法,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规制度保障;建立信用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以联合征信的方式整合信用信息数据资源,搭建辽宁省信用基础平台和信用监管平台,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快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建设。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总体框架下,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培育信用市场,发展和完善信用中介服务业。
 
2.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完善信息法规,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国际信息交流。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对行业协会、税务代理、资信评估,咨询服务等社会中介组织中的主体资格、服务价格、服务范围、从业人员资格、违法违规责任加以界定和规范。通过地方立法,规范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现代物流、商贸新型业态等行业的发展。抓紧制定与信用建设有关的法规、规章,为信用建设确立基本的法规和制度框架。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健全房地产市场制度和法规体系。在现有法规体系的基础上,重点解决部分领域法律依据不足和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3.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健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对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在企业审批、工商登记、财政税收、土地使用、技术进步、进出口权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认真落实与文化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等相配套的具体政策,为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政策保障。支持新办服务型企业和中小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解决服务业用地用电用水价格不合理的问题,实行重点服务行业的用地用电用水价格与工业同价。
 
4.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适应连锁业和物流业统一经营和统一配送的要求,对跨区经营的连锁业实行集中报税,质量、工商、卫生等部门对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商品集中在总部或配送中心抽查。改革医疗设备审批制度,拓宽非公有制医院的发展道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将采购、销售、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后勤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培训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增强市场对服务业领域中各类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逐步减少政府定价范围,提高服务价格的市场化水平。
 
5.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环境
 
高等院校要加强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服务经济和服务管理学科,以适应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对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学校与社会合作进行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四)多渠道增加对服务业的资金投入
 
1.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省政府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要用于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项目的地方配套、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公益性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的贴息或补助。各市县区政府也要设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的导向,更多地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切实发挥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募集资金,或通过项目融资及进入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等筹措资金。扩大服务业企业利用外资规模,积极引导外资向国家鼓励的服务领域投资。建立和完善金融信贷服务体系,推行服务信用认证和信用档案公示制,建立公共的企业或个人信用系统,实行联保、互保、设立担保基金和建立信贷保险制度。银行要适当增加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
 
3.着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项目。“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规划服务业建设项目450项,总投资1048亿元,其中:投资额1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84项,总投资924亿元,投资额在5000万--1亿元建设项目145项,总投资93亿元。其中,规划建设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9项,总投资7亿元,主要包括辽宁省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数字物流港工程等项目。规划建设交通运输服务业重点项目5项,总投资18亿元,主要包括沈阳站客运枢纽工程、沈阳五爱客运枢纽工程、沈阳南塔客运站等项目。规划物流重点项目79项,总投资203亿元,其中园区物流建设项目17项,主要包括沈阳集装箱物流中心、大连集装箱物流中心、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营口港红海物流园区等项目;商业物流建设项目29项,主要包括沈阳宝供国际农产品采购物流中心、沈阳轻纺城、大商集团超市连锁经营、锦州华联北方商品配送中心二期工程、凌源市物流中心等项目;生产资料物流建设项目17项,主要包括宝钢沈阳钢材配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百科集团公司现代钢铁物流和钢材加工配送、大连五金机电物流中心、锦州宏发建材商城物流中心等项目;粮食物流建设项目16项,主要包括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丹东港粮食物流中心、锦州港粮食现代物流工程等项目。规划建设经贸流通重点建设项目137项,总投资260亿元,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81个,商贸建设项目56个,主要包括沈阳恒宇汽车大厦、鞍山二十一世纪购物广场、锦州市城建投资公司凌西商贸城、营口开发区中国北方五金商贸城、铁岭市果菜批发市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规划建设旅游重点项目106项,总投资247亿元,其中红色旅游建设项目11项,生态旅游建设项目17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11项,风景区旅游建设项目67项,主要包括沈阳海洋公园、东港大鹿岛甲午海战纪念馆、本溪国家森林公园铁刹山风景区旅游开发、辽阳弓长岭滑雪场、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游览区等项目。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和教育服务业等重点项目100项,总投资246亿元,其中:广播电视业重点项目17项,包括全省广播电视数字综合信息网、大连市有线电视数字转换、鞍山有线电视数字平台建设等项目;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34个,包括沈阳会展中心、大连大剧院、辽阳市东京城及东京陵建设、朝阳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等项目;体育重点建设项目24项,包括沈阳奥林体育中心、辽宁省体育中心(原辽宁体育城)等项目;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22项,包括全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项目、辽宁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辽宁(锦州)奥星越秀汽车服务职业学校等项目。规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项目1项,总投资6.7亿元,包括辽宁省联合征信数据中心、全省32个部门、11市信用数据库建设等16个子项目。规划建设养老、社区等其他服务业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61亿元,主要包括全省农村敬老院改造工程、全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辽宁省技工培训集团基地建设工程、沈阳市社区家政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
 
(五)提高服务业组织与管理水平
 
1.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由省政府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省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对服务业发展及重大事项实行宏观调控和协商管理。
 
2.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鼓励支持服务业各行业协会发展,发挥其自身组织作用,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建立担保互助基金组织、资源共享等方式,延伸行业协会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有关行业的规划、法规、标准和政策,加强中介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增强行业协会对企业、政府和个人之间的沟通、协调、监督和管理。
 
 
资料来源:辽宁省政府网
责任编辑:萌萌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