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江苏省信息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信息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
二○○六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
一、“十五”发展基本情况
(一)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信息传输业稳步发展
(三)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四)存在的问题
二、“十一五”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我国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三)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四)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推进原则
(一)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四)扩大开放,加强合作
三、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  发展重点
一、软件产品
二、业务流程外包(BPO)
三、电信增值服务
四、动漫游戏产业
五、互联网服务业
六、数字电视产业
 
第四部分  载体建设
一、建设五大系统
(一)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二)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三)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五)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系统
二、建设四大运营平台
(一)数字电视播出平台
(二)多媒体宽带移动通信平台
(三)软件公共服务平台
(四)数字内容产业服务平台
三、建设三类信息服务集聚载体
(一)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三)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建立“省市联动、部门联合”的工作体系
二、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
三、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六、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八、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附录:信息服务业的分类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应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于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IP组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高速传输技术等新技术日趋成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融合和渗透,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化趋势日益显现,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信息产业的国际转移已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衍生,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咨询业的高度融合,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2005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将信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紧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我省信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江苏省信息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本规划涉及的信息服务业主要指依托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服务业。参考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的统计分类,结合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情况,本规划将信息服务业分为软件业、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等三大门类。
 
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
 
“十五”期间,江苏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全面加快的强劲驱动下,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信息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为“十一五”进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十五”发展基本情况
 
经过“十五”发展,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加。信息服务营业收入从2000年的251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854亿元,年均增长27.8%。“十五”末,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9%,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5.36%。全省信息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一)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十五”末,全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384.9亿元,是“九五”末的16.7倍,年均增速达75.6%,实现软件出口72644万美元。“十五”期间,全行业已累计认定软件企业696家,登记软件产品2974个。骨干软件企业培育初见成效,软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51家,其中有7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8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6家企业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南大苏富特、欣网视讯、三宝科技、擎天科技、国电南自、南瑞科技6家企业实现上市。电力、电信、教育、政务、金融、安全、交通等领域的软件产品在全国拥有优势,电力管理和控制软件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电信管理软件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有9个软件产品进入国家《政府使用正版软件产品推荐目录》,其中无锡永中OFFICE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软件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江苏软件园和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软件园等5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实现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比重超过80%。
 
(二)信息传输业稳步发展
 
“十五”期间,全省信息转输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省信息传输业务收入达到469.1亿元,是“九五”末的2 倍,“十五”年均增速达1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分别达到670亿元和409.1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3.3倍和2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6.8%和15.2%。广播电视业务收入60亿元,是“九五”末的2.3 倍,“十五”年均增速达18.2%。经过近年的发展,江苏电信行业已经形成了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卫通6家基础运营企业为主、500多家电信增值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电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省已经初步建成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的通信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底,全省本地网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4187万门,是“九五”末的2.4倍;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92.93万路端,是“九五”末的2.8倍;移动交换机容量达3397万户,是“九五”末的4.7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突破360万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2万公里。全省电话用户达5613万户,是“九五”末的3.2倍,五年净增3858万户。电话普及率超过75部/百人。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2005年,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在99.5%以上,有线电视市、县、乡联网率达99.6%,乡村联网率达84.54%,有线电视用户达1076万户,总入户率达46.11%,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14.2万户。互联网快速发展,到2005年,全省互联网接入用户达449万户,五年年均增长9.32%。据CNNIC统计,全省网民总数突破790万,占全国总数的7.1%;域名数量198482个,占全国总数的7.7%。
 
(三)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十五”以来,全省电信增值服务、动漫游戏、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信息服务业的新增长点。2005年,全省有增值电信服务经营企业500多家,业务收入超过6亿元。动漫游戏企业超过100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动漫年加工生产能力4万分钟以上,登记的游戏产品30多个。CNNIC统计的网站数量达53829个,占全国总数的7.8%,其中涌现出“金陵热线”、“江苏音符”和“龙虎网”等一批综合性门户网站,“中华果都网”、“中国医药城”、“珠江路在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公司,“长江龙”、“宁网”等一批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信息资源提供商,以及蜗牛、神游、好莱坞等一批著名的动漫游戏企业。全省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化,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信用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等基础信息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产业形态上,广电传媒业转向数字电视及内容提供领域,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正逐步成为市场主力。电信服务随着电信市场整体的扩张而稳健发展。宽带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日益广泛,电子政务全面铺开,众多网络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市场。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整体规划。由于信息服务业分布范围广,涉及部门多,长期以来,全省信息服务业多头分散管理现象较为突出,缺少整体规划,未能建立起统一协调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二是产业结构不平衡。从整个行业来看,通信和软件业占的比重较大,广电传输、互联网服务、数字内容产业等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产业内部来看,通信服务业中传统电信服务业所占比例较高,而增值服务等新兴服务所占比例较低;软件产业中软件产品、系统集成比重较高,而软件出口和软件服务比重较低。三是企业竞争力较弱。与信息服务业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信息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值较低,人员较少,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缺乏国际竞争力。如,我省缺少国际国内著名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增值服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二、“十一五”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
 
“十一五”期间,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服务化趋势日益显现,特别是以软件和业务流程外包为主的服务外包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预计到2007年,仅美国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离岸外包近700亿美元。同时,我国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已成为全球服务业转移的重点地区。江苏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人力资源,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开拓国际信息服务业市场,而且也可以加大力度开放信息服务业领域,继续吸收利用外资和外智,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二)我国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进行战略调整,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将加快,人民群众的收入将明显增加。“十一五”也是我国进一步贯彻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方针,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信息产业大国向信息产业强国跃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将全面提速,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不断得到发展与应用。全国农村将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农民收入将稳步增加,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信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及法制环境不断完善。即将颁布的《电信法》,将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如《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我省已提出将软件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灵魂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作为全省第一优先鼓励发展的产业,并正在积极制订《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为软件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和《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信息服务业的任务,将有力地推动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
 
“十一五”期间,江苏信息产业在拥有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江苏信息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在走国际化道路、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将面临着印度等国家的激烈竞争。周边国家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力吸引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转移,我们面临着政策优势弱化的挑战。由于我国的动漫游戏产业原创和衍生开发能力较弱,国内的动漫游戏市场大部分被日韩产品占领,产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根据WTO协议,从2007年起我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增值业务等领域将逐步开放,电信业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国内北京、上海、广东等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竞相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的竞争态势将更加明显。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按照“着力做强做大,促进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产业化运作和法制化保障的发展路径,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我省信息网络资源,在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加快构筑与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增长、高回报、高就业”的信息服务业体系,努力实现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原则
 
(一)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和市场监管、职能转变和加强服务,着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和鼓励信息服务业发展。
 
(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依托一批重要的信息服务业基地建设和一批重点的基础性、功能性、公益性项目建设,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有序推进信息服务业全面发展。加强对重点骨干规模企业的培育,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开拓信息服务业国际市场,不断提升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
 
(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破除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方面力量发展信息服务业。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营造信息服务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构建鼓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高信息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扩大开放,加强合作
 
加快智力引进和技术引进,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在引进来的同时,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与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合作,鼓励参与国际信息产业分工,着力提升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形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手段现代化、联系国际化的产业格局,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到2010年,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00亿元,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长28%以上,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信息服务业成为带动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领头羊。具体目标是:
 
---- 软件业。到2010年,全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2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6%。实现出口50亿美元,其中,软件外包出口30亿美元,软件产品出口2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实现“快速崛起,位进三甲”的总体目标,全省软件产业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10%以上,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名。培育1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重点骨干软件企业,打造20个以上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软件品牌。沿江地区形成“名城”、“名园”、“名企”、“名牌”优势互补、交相辉映的软件产业密集带。
 
---- 信息传输服务业。到2010年,全省信息传输服务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电信业务收入超过6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50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500万户,农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入户率超过60%,广电业务收入15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省电话用户突破80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00部/百人;光缆线路总长度接近55万皮长公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000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1500万人,覆盖人群超过3000万人。
 
---- 数字内容产业。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鼓励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和数字娱乐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到2010年,全省数字内容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00亿元,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超过1000家,动漫游戏企业超过4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电信增值企业和动漫游戏企业。
 
第三部分  发展重点
 
根据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江苏实际,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产品、业务流程外包、电信增值服务、动漫游戏产业、互联网服务业、数字电视产业等六大领域。
 
一、软件产品
 
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INUX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产品群、3G芯片、安全芯片等基础软件产品,推动基础软件形成产业规模。充分发挥江苏在电力、电信、交通等应用软件产品领域的优势,推动电力系统应用、电信系统应用、交通系统应用、教育系统应用、企业管理应用等应用软件产品做大做强,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依托技术应用优势,开发专业领域共性中间件及软件构件。发挥江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础好、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鼓励软件企业开发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带动作用,深度开发电子商务软件平台与电子政务软件平台,形成信息化带动软件产业、软件产业支撑信息化的互动发展格局。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软件产品的出口,占领国际市场;鼓励软件企业承接国外软件定单和为硬件产品出口企业开发嵌入式软件系统。
 
二、业务流程外包(BPO
 
业务流程外包(BPO)具有市场规模大、就业容量大、增值空间大,以及不占用国内物质资源、不挤占国内市场、不存在传统贸易壁垒的特点和“高回报、高就业、低污染、低能耗”优势。“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我省人才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抢抓全球服务外包转移机遇,推动软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承接国外软件服务定单,大力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充分利用我省开放度高、吸引利用外资多的优势,鼓励软件企业承揽在我省投资的跨国公司的BPO业务,进而争取承接跨国公司本部的BPO业务。积极引导企业巩固扩大日韩外包市场,进而以日韩为基础,向欧美市场扩展。鼓励软件企业和软件出口企业联盟到国外设立办事机构,承揽外包业务订单。
 
三、电信增值服务
 
积极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增值服务领域,重点扶持农业、教育等信息服务企业,在产业链合作创新的带动下,不断开发专业化、差异化的新型业务,加快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加快发展通信类(无线EMAIL、即时聊天)、信息浏览类(娱乐、旅游信息、天气预报等)、个人信息管理类(电话簿、日程安排)、娱乐类(在线游戏、铃声下载等)、位置服务类(餐馆、影院查询、位置导航等)等短信服务,实现短信类电信增值服务平稳增长。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大力推进WAP、CRBT(彩铃)业务、MMS(彩信)业务、语音短信、移动商务类(小额支付)、JAVA/BREW以及IVR等新型移动增值业务发展,不断扩大移动增值业务市场规模。适时加快推动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建设和应用,促进移动通信向生活化、娱乐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可视电话、手机电视、移动办公、企业与行业应用等移动新业务的增长,努力形成电信增值服务的新增长点。
 
四、动漫游戏产
 
以“政府扶持、基地运作、企业主体、市场导向、行业联动”为主要思路,以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国家级国产动画生产基地为主要依托,以扶持国产、鼓励原创为重点,以差异发展和适度发展为原则,建设省级动画产业基地。鼓励、支持基地和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国产动漫游戏的创作、生产,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和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动漫游戏产业集聚,从而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国产动漫游戏企业。突出支持一批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动漫游戏产品的健康发展,促进形成拥有三维、二维和其他动画制作等多种业态,集研发、制作、运营、出版、国际认证培训于一体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格局,把江苏打造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世界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游戏品牌集群。
 
五、互联网服务业
 
着重互联网在线内容和应用的开发,突出网络教育、网络传媒、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网上交易、IPTV、文化娱乐、数字家庭等网络运用,推动融合网络环境下VOIP、家庭网络业务、互联网增值应用、多媒体广播、ICT集成服务、数字电视信息服务等融合性业务和增值业务发展,促进互联网内容的发展和价值链的完善。继续推动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促进互联网在城镇企业、家庭、学校、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的多样化应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业务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推动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出版、娱乐等行业的相互交融,大力发展网络媒体、网络出版、网络教育、信息娱乐、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及信息加工等新兴行业。扶持文化、出版等行业加快发展数字化产品,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博物馆的发展,积极探索搜索引擎服务、邮件服务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六、数字电视产业
 
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建设和完善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进程。鼓励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各种数字信息内容服务,积极发展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逐步搭建视频点播、金融、购物等双向互动增值服务的数字视听系统,开发更多的互动点播节目、游戏娱乐节目、各类针对性的资讯节目以及服务应用,努力营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付费广播电视消费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与IPTV、手机电视联盟的深层次合作,完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内容制作、发布、运营和终端等方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开展“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促进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覆盖。
 
第四部分  载体建设
 
一、建设五大系统
 
(一)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以“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建设为抓手,以便民利民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网络电子地图为核心,整合服务资源,建设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系统,不断拓展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服务。综合运用3S技术(GIS、GPS、RS)、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管理、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社区管理等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拓展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服务与决策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服务功能。逐步在社区建立公共互联网中心,积极开发基于网络的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以及视频点播、数字娱乐、网络游戏、自助旅游、数字监控等各种增值业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丰富、更加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与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对知识、信息、文化娱乐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大力提高网站的交互性与规范性,按照政务信息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公开化的要求,建成全省标准统一、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整合现有业务网络,以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推广应用为抓手,推动重点业务系统在应用层面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政务信息依法公开和有效共享,完善全省政务信息共享目录和数据交换规范,以监管及时到位和协同办公为目的,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三)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以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为抓手,以区域性和行业性特色经济电子商务网站和行业数据库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全省行业性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依托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制定企业系统信息标准,解决企业包括物流、安防、移动定位、公共信息、出行服务、智能交通、商业选址、信息区域划分等在内的各种应用。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物流建设,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促进行业内企业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工程监理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统计和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及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省推广使用数字证书意见的通知》,加快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服务在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各领域的应用,建立可靠、公正、规范的安全认证体系,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以建设农村信息化为抓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信息传输网络的作用,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依托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企业、行业协会为主体,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网站,鼓励企业、协会、个人通过网站宣传企业、展示产品,发布信息,拧紧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扩充和完善现有农业信息网功能,利用我省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依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农村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星火计划管理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生产管理决策服务等平台。整合和提供农业经济、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网上农业科技咨询等服务,收集和分析农产品供求信息,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机构及农户之间的网上信息交换与共享,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
 
(五)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系统
 
依托省内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梳理和整合,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诚信江苏”网站为基础,建立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通过归集工商、地税、国税、质监、海关、药监、建设、公安、法院、物价等部门的涉及企业的基本信息、良好信息、一般失信信息和严重失信信息等四类数据信息数据库,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网络,提供方便、灵活的查询手段,形成全省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框架,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和信用评估服务。进一步扩大信息归集部门,拓宽信息归集范围,开展部门间联动监管,着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处处守信、事事便利”的信用环境。
 
二、建设四大运营平台
 
(一)数字电视播出平台
 
根据江苏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实际,从技术、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全省有线数字电视的新体系、新机制和新模式,建设高水平的数字电视播出平台,积极开发数字内容服务品种,推进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品化,推动视频点播、网络教育、电子娱乐和商业信息等数字内容服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多媒体宽带移动通信平台
 
及时部署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多媒体宽带移动通信平台,并以此为契机,按照“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开放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引导和加强移动通信的产业链合作,推动移动通信业务的业务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创建竞争共赢的良性生态环境。
 
(三)软件公共服务平台
 
以江苏软件园现有服务平台为基础,成立江苏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公司,构建具有完善商业模式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软件企业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硬件研发设备、软件工具、测试系统等,为企业提供可复用、灵活搭建的软件开发与测试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与资源共享服务。与省内其他软件园及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建立平台共享合作机制,增强平台的适用性。
 
(四)数字内容产业服务平台
 
依托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包括多媒体数据中心服务、网络服务和数字软件服务等为主体的数字内容产业服务平台,为动漫节目创作、研发、制作企业、出版商,数字娱乐内容提供商和服务商,网络游戏研发商、运营商和渠道销售商,数字(网络)媒体出版发行和内容企业,文化运营商和移动增值服务商等产业链各环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实现信息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中全方位的应用和全过程的联动。
 
三、建设三类信息服务集聚载体
 
(一)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以加快承接离岸信息服务外包业务为目标,进一步把握信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南京、苏州、无锡在对外开放、人才人力资源以及区位、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设立服务外包“示范区”,引导和带动周边地区承接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把三地建设成“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十一五”期间,争取培养5-10家3000-5000人的大型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以及50家以上具备一定规模的从事承接离岸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同时,根据服务外包产业需求,加强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外包企业相关认证的工作,及时提供与服务外包配套的相关服务。
 
(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依托我省已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动漫游戏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重点支持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苏州软件园、无锡软件园、常州软件园等五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无锡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常州、苏州、无锡三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加强基地专业化服务环境建设,大力引进外资,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建立集“研发、孵化、交易、培训”于一体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推动基地内的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实现创新。促进产业集聚,着力构筑一条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沿沪宁线信息服务产业密集带。
 
(三)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
 
按照现代理念统筹规划,在城市、街道、楼宇中建设一批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参照国际化、高科技、生态型的标准,依据总部经济平台、研发设计平台、创新孵化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要求,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将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既具有现代化区域形态、又具有高新技术服务特色的高附加值服务业集聚区。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入驻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动集聚区发展。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建立“省市联动、部门联合”的工作体系
 
建立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信息化、通信、文化、新闻出版、版权、广电等部门参加的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有关部门资源,定期协调解决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各省辖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和推动本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
 
培育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建立包括基础通信运营、增值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电子出版、信息技术服务、广播电视运营等企业参加的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业内代表、行业自律、发展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接受政府委托实施行业统计和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开展咨询、宣传推介、培训等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将许可证制改为登记制,鼓励各类资本进入信息服务业领域投资。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以及涉及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
 
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等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各项鼓励政策,对在软件产业基地内注册的软件企业,执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对省内各地软件园生产性项目建设用地,比照工业用地方式供地。财政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30%,在满足功能需要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省软件产品和服务。
 
鼓励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率先在政府部门和财政投资项目中推行信息化外包服务,培育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适当减少基础性投资,增加运营维护投资,为购买外包服务提供资金支持,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中增加外包项目立项。积极培育信息服务外包企业,认真开展对从事信息服务外包服务的企业与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将通过认定的企业列入政府采购服务目录。
 
三、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信息化领域的财政投入,重点用于支撑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的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将信息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每年拿出较大比例用于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研究改进专项经费的使用方式,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
 
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渠道的,与市场经济及国际惯例接轨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投入信息服务业领域。支持企业通过证券、债券和基金等金融工具融资,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主的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提高政府资金参与投入的风险基金的周转效率和经营效益。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以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制等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来江苏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引导国外投资基金投资信息服务业项目。
 
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带资承包、跨国并购、直接投资等方式,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点扶持软件出口,支持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业务。
 
抢抓世界服务业转移的机遇。鼓励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研发机构、服务中心和地区总部。举办境外信息服务业投资说明会和推介会,积极引进国内外信息服务业企业到江苏落户。引导全省信息产业利用外资从生产制造领域向研发和服务两头延伸,积极承接现代服务业转移。
 
加强对外交流。与国外政府机构和中介组织加强交流,完善项目协调与引进机制,扩大国内外合作交流的领域。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融入跨国公司的配套产业链,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积极举办软件、通信、动漫游戏等各类信息服务产业博览会、研讨会,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人才。建立省级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办学,加强与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分层次、分类别的人才教育和培训,努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信息服务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加快引进人才。制订和落实特殊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及管理才能的海外留学人员来江苏投资创业。积极实施人才柔性流动制度,鼓励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来江苏服务创业。组织企业到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才到江苏服务。
 
完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使那些拥有管理经验、国际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人才的人力资本得以量化,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获得相应的收入和回报,努力造就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带头人才。对行业领军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
 
六、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建立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及有效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加大R&D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
 
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发领域开展合作。扩大国外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在江苏的溢出效应,增强我省信息服务业创新的能力。
 
加快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整合省内现有公共技术平台资源,鼓励建立服务共享联盟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资本、社会资本、外国资本投入为主的全省性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服务。
 
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信息服务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培育一批自主创新领头羊,推动企业形成自主品牌。以省信息技术专利数据库的建设与推广应用为重点,引导企业实施专利战略,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提高自主专利的拥有数量与质量。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建好信息技术专利数据库,加强对信息服务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密切关注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方向,建立健全适应江苏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法规体系,维护技术创新利益,增强技术创新动力,鼓励企业加快培育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有知识产权,强化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建立纠纷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把握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武器和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妥善解决好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大力鼓励江苏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创新活动。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治理信息服务业交易市场,强化对信息资源市场的监管,加大力度保护软件产品著作权,着力规范数字内容产业服务行为,严厉打击盗版行为、网络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网络非法出版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八、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培育信息消费市场。加快建立符合信息服务业特点的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分类收费监管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络信用服务体系,确保网上交易安全。政府带头在全社会培育和树立花钱买信息服务的意识,引导企业、社会、个人对信息服务的消费和投资,培育信息服务市场。降低信息服务成本,提供适应不同对象的信息服务,鼓励信息服务消费大众化。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加强行业立法,尽快制定并出台《江苏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为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加快制定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与国际接轨、适应江苏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体系,营造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规范信息化建设市场。加强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积极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市场,凡江苏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工程必须由具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相应资质的企业承建,并由具有相应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实行监理。
 
附录:
信息服务业的分类
 
国内外对信息服务业的分类和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实现了计算机化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直接或间接与计算机有关的电子信息服务业,但各国的具体分类差异较大,美国把信息服务业分为七大类,而日本分为五大类,西欧主要国家分为六大类。国内对信息服务业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在2004年《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中,把信息服务业分为电信运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及增值业务服务业等四大类。以GB/T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制定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将信息服务业分为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等三大类。
 
为便于全面、具体地反映江苏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依据信息服务业的定义,参考国内外信息服务业的分类方法,综合考虑现有的统计口径和标准,本规划将信息服务业划分为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等三方面。具体分类如下表。
 
 
信息传输服务业
电信传输服务
互联网传输服务
广电传输服务
软件产业
软件产品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支撑软件
中间件、工具及平台软件
应用软件
通用软件、行业软件
嵌入式软件
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
软件服务
软件产品开发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BPO)
信息系统集成
软件定制及网络化服务
软件测试服务
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
软件人才工程化培训
数字内容产业
电信增值服务
短信服务
呼叫中心
其他电信增值服务
数字电视内容服务
动漫产业
网络游戏
互联网信息服务
数据库
电子商务
网络培训
网络出版
搜索引擎
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
邮件服务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网站
责任编辑:萌萌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