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农业、农技、农机、热作、畜牧兽医、乡镇企业局(办、中心、总站),厅机关各局、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现将《海南省农业厅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围绕厅工作要点,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分解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于每季度将贯彻落实情况报送厅办公室。
二○○九年一月四日
海南省农业厅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重要一年,农业厅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五届四次全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主题,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工作机制体制,按照出岛出口、进超市进宾馆的市场定位,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品牌农业,确保促进农业稳定较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预期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扣除物价因素)。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6.5%以上,精品瓜果菜占瓜果菜的比重达到20%以上。农产品出岛出口量增加9%,出岛产值增加1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规模化加工企业产值增长15%。
一、调整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1.发挥无疫区优势,大幅度提高现代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一是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年落实中央、省各项扶持资金1.5亿元。二是筹资1.7亿元,推进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及养殖小区建设,新增养殖小区63个,新增1000户规模专业户,新增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7个,新增万头猪场17个,规模标准养殖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三是筹措1亿元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文昌鸡原种保种场、临高猪、五指山猪、屯昌猪原种场、定安黑猪种苗场建设,新建23个畜禽良种繁育场。四是打造海南和牛品牌。挂牌运作海荷肉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10个海南和牛示范点,改良生产和牛杂交一代1500-2000头。五是扩大畜产品出岛出口。抓好文昌鸡、临高猪、白莲鹅等名优畜禽产品推介工作。扶持罗牛山、温氏、等一批畜牧龙头企业做好“产地注册养殖场”和出口企业备案,与深圳签订60万头生猪购销协议。六是抓好罗牛山肉联厂、大吉文昌鸡、榕籽文昌鸡、罗牛山屯昌生猪等4个加工项目,扩大加工规模。力争生猪出岛150万头,增长50%,文昌鸡出岛增长13%。
2.发展冬季瓜菜和特色水果,提高精品瓜果菜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实施冬季瓜菜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广冬季瓜菜良种10个,加强37个大田洋瓜菜生产监管,建立农事活动档案。推广瓜菜塑盘、营养袋育苗面积100万亩。指导中部山区扩大冬季瓜菜生产,力争面积增长10%。全省冬季瓜菜面积230万亩、产量340万吨;推广水果套袋、香蕉无落地采收技术,建设高标准的香蕉生产示范园,力争香蕉产值增长16%;提高芒果、菠萝、荔枝、龙眼、绿橙等大宗水果的品质,加快发展莲雾、青枣、火龙果、红毛丹等特色热带珍稀水果,力争水果产值同比增长19%。加强瓜果菜分拣、包装、贮运等产后处理系统建设,争取优质瓜果菜占出岛总量的70%以上。
3.稳步发展橡胶、槟榔等热作产业。落实橡胶良种补贴,建设昌江等橡胶良种补贴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民营橡胶种植面积20万亩,良种率达98%以上。推广橡胶新割制、胶园套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高胶园综合效益。稳步发展槟榔产业,成立省槟榔协会,扶持槟榔加工企业。
4.发展日本地瓜、橄榄、油茶等新特品种。抓好澄迈桥头日本地瓜示范点建设,在全省新建3—5个100亩示范点,争取2—3年内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做好橄榄、油茶等新特品种的引进、推广。
5.加快发展南繁产业。制定南繁五年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乐东、三亚、陵水南繁标准化基地建设,力争南部制种面积达到12万亩。完成农作物种子南繁荔枝沟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南繁种子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南繁检疫和转基因管理,保障南繁安全。
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集约化
6.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申报认证一批龙头企业。落实国家及省有关扶持政策,落实产业化资金1200万元,择优扶持品牌优势突出、联结农户多的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搭建金融信贷平台,为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完善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和定期监测制度。制作《热土·成长-百集龙头企业专题系列片》,扩大龙头企业知名度。
7.创新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和完善“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合同、保价收购合同和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机制,力争60%农户加入产业化组织。
8.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通过典型示范,建成100个有特色、有品牌、有市场并形成产业优势的专业村、专业镇。
9.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评定20家省级示范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产销一体化转型,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优势特色产业为载体,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给、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重点培育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注册总数1000家。
三、建立规模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标准化
10.建设36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成无公害万亩田洋17个,创建乐东6万亩香蕉、昌江4万亩芒果2个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7个,建立基地生产档案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
11.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4个。围绕大宗特色农产品,鼓励支持企业制度标准,逐步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加大标准化实施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瓜菜、水果、热作、畜禽等标准化示范基地。
12.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0个。积极推广经济型大棚及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抓好陵水英州、乐东佛罗、三亚凤凰大棚栽培哈密瓜生产基地和文昌、琼海、定安、海口、临高小拱棚栽培西瓜基地。力争全省设施大棚面积达20万亩。建立节水示范基地20个,力争节水2亿立方米。
13.建设20个农产品出口基地。制定出口基地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做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认证。重点抓好瓜果菜、生猪、文昌鸡等供港基地建设,建成供港瓜菜基地10个,面积20万亩,建立禽畜产品出口基地10个。
四、建设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产业化
14.建设四大农产品加工园区,策划建设畜产品加工园区。继续推进定安塔岭、琼中湾岭、屯昌屯城、昌江太坡4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进加工企业20家进入园区,投资额达1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策划建设老城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畜产品加工园区项目论证,年内做好规划、报批及基础性工作等前期工作,争取白莲鹅、新吴板鸭、临高乳猪等加工项目先期入园。
15.建设省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注册成立海南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有限公司,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农业部资金,年底实现部分设施区开始运营。
16.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完善省级实验室和海口、三亚、儋州、琼海、四个区域中心实验室,建设动物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场,完善动物产品出口出岛监管办法。加强海口秀英港等9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筹措4000万元启动建设海南省动物防疫和质量可追溯网络体系,建设动物疫苗冷链系统,完善村级防疫员队伍。成立迎接国家验收办公室,确保“无疫区”通过国家验收。
17.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策划筹措3亿元,启动建设海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推动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
五、培育农业品牌,发展精致品牌农业
18.推动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沟通,支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农产品商标注册,新增注册10个农产品商标。
19.抓好产地和产品认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品牌产品认证。力争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0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产品9个,名牌农产品3个。
20.开展品牌农产品评选及宣传活动。冬季农产品交易会期间,组织开展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评定50个品牌产品。利用媒体推介和宣传品牌,扩大品牌产品知名度。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品牌农产品销售专柜。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以质取胜
21.加快农产品检验检测项目建设。争取到位资金7000万元,完成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儋州质检分中心5月投入使用,琼海、屯昌质检分中心2月底完成新增中央投资建设任务。
22.巩固完善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投入255万元保障农产品流动检测工作,执行流动服务站管理各项规定,做好检测人员培训与备案工作,建立流动服务站考评制度和质量检测报告制度。冬季瓜果菜产销期间,每辆流动检测汽车检测样品1000个以上,每辆流动检测摩托车检测样品500个以上。
23.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按照政府扶持、企业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创建省植物流动医院总院和11个省流动植物医院分院。新建4个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做好植物病虫害预报预测。大力推广太阳能植保新技术,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20个。加强农村犬只管理和狂犬病防治。开展动物狂犬病强制免疫工作,建立免疫档案,力争动物狂犬病发病率比2008年下降80%以上。
24.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系统。投资30万元建立农产品和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心数据库和30个终端,实行网络化实时监控。
25.扩大热带水果质量追溯网络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加入网企业,丰富企业信息,完善网络功能。吸纳农垦系统的水果企业加入,力争明年有30—40家水果生产企业加盟。
26.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农贸市场、规模瓜菜基地与畜禽养殖场、肉禽蛋奶瓜果菜等主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经销网点等100%纳入监测范围,整治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药物污染大幅下降,“瘦肉精”检出率为“零”,瓜果菜产品合格率达96%以上。
27.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集中力量开展4次大规格的农资打假行动。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子、肥料质量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5%、75%、97%、98%、70%以上。大力推广农资连锁诚信经营,建成诚信农资经营连锁店20家。
28.建立健全质量标准管理机构。协调市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明确职能和事权,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力争在大宗农产品主产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并延伸到村委会,逐步建立完善基层监管机构和队伍。
七、加强农产品营销工作,扩大农产品出岛出口
29.落实2008年“冬交会”订单,办好2009年“冬交会”,利用各种会展等开展促销活动。对2008年“冬交会”签订的订单进行分类,建立订单跟踪落实制度,责成市县半月上报一次,保证订单的履约率达到70%以上。提前策划2009年“冬交会”,创新办会方式,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确保在洽谈订货方面取得新突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参加“津洽会、珠洽会、农博会”等重要会展活动,建立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开展网上促销。
30.建立农产品运销长效机制。与省交通部门和沿途省区协调,落实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加强源头管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指导支持省农产品运销公司做大做强,尽快成为我省运销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运销协会、专业合作社、运销大户和经纪人,壮大本地运销队伍。建立完善各类农产品应急预案,建立市场价格预警监测系统。
<p style="text-indent: 21.3pt; margin: 0cm 0cm 0pt; mso-c</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