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北京昌平设施农业发展讯猛

    日前,记者获悉,昌平设施农业迅猛发展,设施面积不断扩大,设施农业呈现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设施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调整体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措施。自2005年开始,昌平以“一花三果”和食用菌为重点,不断加大建设力度,设施农业呈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9月底,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9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4%。其中,日光温室11763栋,占全区设施面积的2/3以上;钢架大棚3667栋,食用菌大棚214栋,连栋温室29.2万平方米。

 

种植品种不断优化 集合群式发展日趋明显

 

   目前,昌平设施种植类主要花卉、草莓、蔬菜和食用菌。其中,草莓日光温室7500栋,百合日光温室1300栋,蔬菜和食用菌棚2963栋。围绕“一花三果”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全区设施农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西部南口、流村、马池口和阳坊四镇以水南路两侧为核心,逐步形成精品百合产业集区,被列为国家和北京的百合切花行业标准科研示范基地。东部兴寿、小汤山、百善、崔村、南邵和沙河六镇以“麦辛路+安泗路”金十字为核心,正在加快打造精品草莓产业基地,预计到2011年底,全区草莓日光温室总量将达1.5万栋,并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业配套设施,形成高度发达的产业链条。

 

农民增收幅度加大

 

   设施农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02.5亿元,增长12.1%。设施农业收入达1.49亿元,同比增长26.8%,比2005年增加1.4倍。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20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8%。设施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目前,一户农民经营一栋草莓日光温室,年平均纯收入可达1.5至2万元。

 

设施建设呈现四种模式

 

   全区设施农业建设以集体建设分户经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模式、农户自主投入、农业观光采摘设施群四种模式为主。其中既有农民自主发展,也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据了解,集体建设分户经营模式主要体现在发展百合花产业上,马池口、乃干屯、丈头等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村, 由集体出资建设,农户租凭种植,解决了农户自建资金不足的难题;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模式,以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规模最大。2009年天翼公司在崔村镇在辛峰村建设日光温室600栋,其中400栋已经种上了草莓;农户自主投放模式,以兴寿镇麦庄村最为典型。村内自主投资建设日光温室163栋,户均拥有0.6栋温室,单栋温室平均年纯收益1.2万以上。在麦庄的带动下,周边西营、东营、香屯、沙沱子等12个村投资建设草莓日光温室2000栋。农业观光采摘设施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天翼、兴翼公司为龙头的草莓观光采摘区,以盛斯通为龙头的百合花产业区,以小汤山现代农业园、金六环农业园、南地绿都为龙头的蔬菜、食用菌观光采摘区。

 

责任编辑:北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北京市平谷崔家庄韩国黄心白菜喜获丰收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