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合肥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2006——2020年)

    为推进镇江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的若干意见》,结合镇江市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年限为2010年——2015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


  电子信息产业包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子计算机、家电制造、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信息机电产品、电子信息专用材料等细分产业。软件产业分为软件产品、系统集成和软件技术服务三大类。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业。


  (二)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镇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发展体系。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27%,信息产业增加值81.4亿元,占全市GDP的5.1%。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180亿元;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18.1%。到2009年底,园区载体建设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和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电子制造业结构优化,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智慧镇江”建设,为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


  到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800亿元,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400亿元。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60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8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销售占新兴产业比重达30%以上,努力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强市。


  2.骨干企业培育目标


  到2012年,全市软件类企业总数达到500家,其中亿元企业30家,上市公司3家,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3家;到2015年,软件类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其中亿元企业100家,10亿元企业10家,上市公司10家,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8家。


  3.园区载体建设目标


  到2012年,园区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园区载体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


三、发展重点


  (一)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


  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力电气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大力发展汽车、医疗、工程电器、数字化仪器仪表、现代装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加快以软件技术为支撑的软件出口和外包的发展。


  (二)集成电路产业


  立足镇江市恒宝、隆智、唐桥、惠通等集成电路设计及生产企业现有基础,重点突破设计业,巩固提高封装和配套材料业,积极发展芯片制造业。到2012年,镇江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20亿元。到2015年,镇江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00亿元。


  (三)物联网产业


  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医护与健康、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等物联网领域。到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集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到2015年,完成镇江市物联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集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家。


  (四)特色产业集群


  ——绿色照明产业集群。以江苏(镇江)绿色照明产业园为载体,以强凌电子、稳润光电、奥雷光电、强灵照明等企业为依托,打造国内新兴绿色照明产业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到2015年,镇江市绿色照明产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150亿元。


  ——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软件产业集群。以亿华、亿海、金舟软件、现代造船等船舶行业软件企业为核心,打造国内特种船舶设计应用软件产业基地。到2015年,镇江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争取达到60亿元。


  (五)产业空间布局


  “1个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镇江新区为载体,以光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绿色照明、物联网等产业为重点,积极打造丁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


  “2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一个是润州区的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一个是扬中市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是以太阳能光伏产业、数字化仪器仪表、电力电子和工程电器控制软件、智能电网产业等为重点的扬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二是以智能卡、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现代装备等为重点的丹阳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三是以笔记本电脑、光电子、纳米激光投影机、软件和服务外包、软件培训等为重点的句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镇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提高产业规划水平和智力支持能力。充分发挥各辖市(区)、市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工作责任体系。


  (二)完善扶持政策。切实抓好国家、省、市有关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确保落实到位,同时研究制定财政、土地、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根据镇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和市财力情况,适当增加产业发展专项经费规模。


  (三)加大园区载体建设。加大政府投入,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其他资金投入,鼓励民营、个体经济投资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大园区载体建设力度,同时狠抓载体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住宿区、餐饮、娱乐、交通等配套设施,提升载体服务功能。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瞄准世界电子信息企业100强和国内50强企业,力争引进5——10个国内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多渠道吸纳外资、国资、民资等各种社会资源向电子信息产业汇聚。


  (五)加快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快速集聚一批国家、省市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科研力量和研发机构。重点跟踪国家电力电器及智能电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镇江物联网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建设。在江苏(镇江)软件园二期,搭建SaaS平台、软件测试平台、人才服务平台、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投融资担保平台和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基础平台,建设省级船舶及海洋工程应用软件研发平台、船舶通信平台。


  (六)加快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加大人才培训。通过高校和软件人才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软件实用型人才培训。二是大力引进人才。对引进人才在科技项目和研发经费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推荐电子信息产业创业领军人才申报省引进计划和国家千人计划,在“331计划”人才引进中,重点向电子信息领域倾斜。“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引进信息技术相关人才20万人,培养和引进20名行业领军人物。


  (七)加快“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智慧镇江”建设。出台“两化”融合实施意见。以电力电器、五金工具、船舶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示范性工程,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在镇江软件园内建设镇江电子商务创业园。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争取国家“三网融合”试点。以“智慧镇江”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市民卡”工程、“智能医护”、“智能电网”、“智能农业”等示范工程的建设。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20100919)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