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安徽省“十一五”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一五”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

皖农计〔2007206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安徽农业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明显,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通过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对于调整农业结构,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为加快特色农产品发展,根据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年)》编制工作方案和《安徽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特编制《安徽省“十一五”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20062010)》。

本规划中的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优势农产品。

 

一、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现状   

(一)特色农产品种类较多。安徽地处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区域,地形地貌、气候复杂多样,光、热、水、土条件较好。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许多具有安徽地方特色,又符合市场需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市场信誉的农产品,如淮北地区的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怀远石榴、涡阳苔干、太和香椿、阜南黄岗柳编、符离集烧鸡、亳州中药材等;江淮丘陵地区的皖西白鹅、吴山贡鹅、肥东驴巴、寿县、定远黑猪、淮南麻鸡、八公山豆腐等;大别山区的中药材、食用菌、板栗、六安瓜片、岳西翠兰、霍山黄芽、金寨翠眉等;沿江沿淮地区的优质水产品青虾、螃蟹、小龙虾,皖江、女山湖大闸蟹、巢湖银鱼、铜陵白姜、滁菊等;皖南山区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宁国山核桃、歙县三潭枇杷、黄山贡菊等,种类繁多。

(二)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省在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鼓励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大力引导社会各投资主体增加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投入,大力推动全省特色农产品开发向规模化、系列化方面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县,并形成了黄河故道水果产业带、沿江特色水产带、江淮丘陵杂粮产业带、皖南皖西茶叶产业带等新的产业布局。同时,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推进了其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如砀山隆泰果业、济人药业等,在产品深加工开拓市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水平。

(三)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凸现,成了农民增收的亮点。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萧县葡萄、砀山酥梨、明光绿豆、皖西白鹅、宁国山核桃等传统特色产品有了新发展,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宁国市梅村通过发展山核桃产业,村民每年从山核桃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2005年人均收入达2.2万元,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村”,并被农业部选定代表安徽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农交会的 “一村一品”展示。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猴坑村民组充分利用好太平猴魁茶品牌,大力发展名茶生产,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万元。

我省特色农产品虽有较快发展,但也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雷同,新品种更新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主导产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特色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二、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为我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拓宽了空间。近年来,我省农业稳定增长,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达2605.3万吨,棉花总产31万吨,油料总产270.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516万吨,水产品产量177.6万吨,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我省特色农产品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以营养和健康为目的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生态、绿色、有机等消费要求日趋旺盛。同时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改善。因此,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前景广阔。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生产和技术条件。“十五”以来,我省重点开展了种子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产品商品基地、中低产田改造、农技推广体系等方面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农大、安徽中医学院、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都强化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初步建立起技术开发体系,为特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农业产业化兴起,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十五”期间,我省以10大主导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121强龙工程”,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到2005年末,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集团发展到1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15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6家,超5亿元的14家,超亿元的110家。2005年全省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000个,入会会员137万人,带动农户220万户。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34个,总产量130多万吨;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69个,总面积26万公顷;到2005年底,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218家,产品363个;产地监控面积910万亩,发展特色农产品潜力巨大。

(五)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充分满足特色农产品开发需求。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点,而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000万人左右,并仍有剩余劳动力500万人左右,能够充分满足特色农产品开发对劳动力的需求。

(六)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优农、惠农、扶农的新政策,为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我省财政对农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农发行实施了政策性合作贷款,对200多家龙头企业的453个项目给予了支持,有5家农业发展公司或涉农公司已上市融资,农业直接利用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明显拓宽。

 

三、“十一五”加快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为主攻方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和专业村、专业乡镇,优先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逐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精深加工,加强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实现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安徽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0年,在粮经、茶叶、山珍及果蔬、水产、畜禽、林特产、中药材等七个方面初步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带(区),初步拓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领域,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特色农产品产量、规模及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形成区域经济支柱,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目标是:

1、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区域内生产集中度达60%以上,实现规模化生产。

2、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产品优质化率90%以上,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食用农产品全部实行无公害化,其中30%以上达到绿色、有机标准。

3、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的商品率95%以上,主要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率60%以上,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产业化经营。

4、农民组织化水平明显提高。区域内农民组织化程度达75%左右,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社会化服务。

5、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区域内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十一五”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

(一)“十一五”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区域布局。“十一五”期间,我省特色农产品主要按以下区域进行布局:

淮北平原区:包括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及蚌埠、淮南两市的淮北部分。该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夹沟香稻、啤酒大麦、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怀远石榴、涡阳苔干、太和香椿、萧县芦笋、胡萝卜、纯白芝麻、濉溪临涣包瓜,土甬桥实心芹,临泉、阜南、阜阳一带的生姜、大葱、蒜、辣椒,萧县、砀山、谯城、涡阳一带的金针菜、阜南黄岗杞柳、亳州中药材、蒙城、涡阳和利辛三县黄牛、颍上、颍州、阜南三县(区)长毛兔、符离集烧鸡(淮北麻鸡)以及淮北观赏鱼、怀远泥鳅、沱湖河蟹等。

江淮丘陵地区:包括滁州市和霍邱、寿县、长丰的全部,六安市、肥东、肥西的部分地区及蚌埠、淮南两市的淮河以南部分。该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小杂粮、明绿、滁菊、红麻、皖西白鹅、安徽白山羊、寿霍黑猪、吴山贡鹅、女山湖大闸蟹、江黄颡、长吻鮠、合肥小龙虾等。

大别山区:包括金寨、霍山、岳西全部,潜山、太湖、舒城大部、金安区、裕安区、庐江、桐城以及宿松的一部分。该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霍山黄芽、六安瓜片、舒城兰花茶、华山银毫、岳西翠兰、蚕桑、板栗、百合、茯苓、霍山石斛、皖贝母、断血流、天麻等大别山中药材、皖西白鹅、大别山黄牛、林特产品以及水库鮰鱼、“万佛湖”鳙鱼等。

沿江平原地区:包括马鞍山市、铜陵市、芜湖市市郊、桐城市、望江、怀宁、枞阳、安庆市郊、和县、含山、无为、巢湖市各县以及宿松、太湖、潜山、庐江、东至、贵池、南陵、宣州区和郎溪县部分地区等。该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水产品中华绒螯蟹、秋浦花鳜、巢湖银鱼、“雷池”黄鳝、“水韵”青虾、乌鳢、鲶鱼、巢湖麻鸭、特色水禽、珍珠、圩猪、优质棉、“双低”油菜、纯黑芝麻、荞麦、蔬菜、荸荠、南陵蘑菇、铜陵丹皮、铜陵白姜等特色中药材。

皖南山区: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的宁国、广德、泾县、绩溪、旌德县。该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黄山毛峰、祁红、太平猴魁、蚕桑、广德毛竹、杉木、徽菊花、皖南黑猪、皖南花猪、皖南中蜂、皖南三黄鸡、雁鹅、中华倒刺耙、太平湖银鱼、广德牛蛙、泾县琴鱼、青阳苎麻、宁国山核桃、三潭枇杷、黟县香榧、歙县杨梅、竹笋、山珍、盆栽及林特产品等。

(二)“十一五”特色农产品主导产品发展方向及布局。“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发展5大类29个品种特色农产品:

1、特色粮经类产品

发展方向:要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保优节本栽培技术,改变混种、混储状况,提高稳定性和一致性,加强产销衔接,发展规模化加工业。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加强农民培训和适用技术推广,逐步扩大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良种体系、动植物保护工程、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环境检测体系建设。通过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发展农业外资企业,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名特优稀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品种和技术引进。重点发展明光绿豆、纯白芝麻、苎麻等3个产品。

区域布局:明光绿豆主要布局在明光市的19个乡镇。适宜区域江淮丘陵地区。纯白芝麻主要布局在临泉县的33个乡镇。适宜区域:淮北地区。苎麻主要布局在青阳县和旌德县。

2、茶叶类产品

发展方向:利用无性繁殖技术改良茶园茶树品种,扩大茶园规模,发展无公害绿色茶园。要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模式,减低茶农经营茶叶的风险。要创新茶叶营销方式,树立整体营销战略。发展茶叶深加工,增加茶叶生产附加值。要积极探索茶叶产业化的多种组织形式,加强对“绿色壁垒”的研究,使茶叶生产实现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重点发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等3个产品。

区域布局:黄山毛峰主要布局在黄山区、歙县、屯溪区、祁门县的大部分乡镇。六安瓜片主要生产布局在金寨县、裕安区、金安区、霍山等县。祁门红茶主要布局在祁门县的16个乡镇。

3、果蔬及山珍类产品

发展方向:果蔬生产要进行结构调整。在产销方面要解决总量过剩、结构性过剩、季节性过剩和区域性过剩的问题,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在品种结构上,要创主导产品和名牌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发展多品种经营,解决上市集中问题。在形成合理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扩大特色品种的生产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在流通方面要加强产区批发市场建设,提高辐射能力,理顺各类渠道。要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加工设备,解决保鲜、运输等问题,提高产品的深加工层次,扩大对外出口。

山珍要在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基础上,加大林特产品的科技开发力度,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重点发展砀山酥梨、三潭枇杷、怀远石榴、和县蔬菜、铜陵白姜、涡阳苔干、皖西南山珍等7种产品。

区域布局:砀山酥梨主要布局在黄河故道两岸十三个乡镇。三潭枇杷主要布局在歙县徽城镇、坑口乡、深渡镇、武阳乡、小川乡、新溪口乡、街口镇等乡镇。怀远石榴主要布局在怀远县大洪山、平阿山、涡山和茨淮新河沿岸。和县蔬菜:主要布局在和县。铜陵白姜主要布局在铜陵南部天门镇、铜陵市郊区大通镇等丘陵山地。涡阳苔干主要布局在涡阳县和谯城区。皖西南山珍主要布局在六安、安庆、黄山、宣城、池州等地。

4、畜水产品

发展方向:特色水产养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形成特色优势。加快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建设,搞好地方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要加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全面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渔业市场体系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搞好市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发挥市场最大功效,建设多层次、多元化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形式流通组织,积极探索产销、直销等新的流通方式,促进水产品营销。我省渔业经济组织化程度低,现有的企业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开拓市场能力不强,牵动能力弱。要发展各类水产品市场、加工、运销、行业服务中介组织、协会、示范大户,在规模、特色、档次上下功夫,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创出名牌产品,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渔业产业化的新突破。

特色畜禽要优化畜产品生产结构,促进畜禽产品向高效、优质、低耗、特色方向转变。加快沿江、巢湖和皖西水禽业,积极扶持有市场、上规模、效益好的产销一体化的特色养殖业。发挥皖南、大别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良地方特色品种优势,建设山区牧场养殖基地。以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和方便食品的系列开发为突破口,带动旅游食品和保健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要优化畜禽经营结构,促进特色畜禽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产业化转变。

重点发展中华绒螯蟹、斑点叉尾鮰、小龙虾、秋浦花鳜、江黄颡、黄鳝、中华鳖、皖西白鹅、皖南中蜂、符离集烧鸡(淮北麻鸡)、皖南三黄鸡、圩猪等12种产品。

区域布局: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巢湖、龙感湖、泊湖、武昌湖、白荡湖、破罡湖、石塘湖、女山湖、沱湖、石臼湖、南漪湖等。斑点叉尾鮰主要分布六安市、滁州市、安庆市、巢湖市、黄山区、凤台县、宁国市等。小龙虾分布在合肥、安庆、滁州、六安、池州、淮南、蚌埠等主产区。秋浦花鳜主要布局在池州、巢湖、滁州、宣城、马鞍山等。江黄颡主要布局淮南、滁州、六安、蚌埠等。黄鳝主要分布在裕安区、望江县、怀宁县、庐江县、东至县、全椒县等。中华鳖主要分布在蚌埠市所属县(区)。皖西白鹅:主要布局在霍邱、寿县、金安、裕安、舒城、长丰等江淮丘陵圩畈地区。皖南中蜂主要布局在徽州区、歙县、黄山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绩溪等县区。符离集烧鸡(淮北麻鸡)主要布局在宿州市埇桥区。皖南三黄鸡主要布局在青阳、宣城、岳西、霍山、金寨等县。圩猪主要生产布局在皖南地区的南陵县、芜湖县、宣州区等。

5、中药材产品

发展方向:建立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中草药种植基地;以亳州市为中心的皖西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在岳西县、潜山县、金寨县、霍山县等地建设茯苓基地;在谯城区、涡阳县等地建设白芍基地;在铜陵与南陵交界的凤凰山一带建立铜陵凤丹基地;在歙县、滁州市、亳州市建设菊花基地。要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建设中药材示范园和野生驯化实验基地,有重点地建设一批中药材批发市场,完善已有市场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茯苓、凤丹、菊花(亳菊、滁菊、黄山贡菊)、亳芍等4种产品。

区域布局:茯苓主要布局在岳西、霍山、金寨等县。凤丹主要布局在铜陵凤凰山周边地区。菊花(亳菊、滁菊、黄山贡菊):亳菊主要布局在谯城区沿涡河各乡镇,黄山贡菊主要布局在歙县、徽州区和休宁县,滁菊主要布局在南谯区、全椒县。亳芍主要布局在亳州市谯城区沿涡河的24个乡镇,以及涡阳县与谯城接壤部分乡镇。(29个主要特色农产品的建设内容、布局、规模见附表)。

 

五、加快“十一五”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宏观指导,抓好典型示范。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准确认识和把握特色农产品发展客观规律,把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特色优势产品规模总量、发展方向、产业动态、研究重点和开发领域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管理。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打造区域特色,稳步推进“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全省特色农产品发展,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特色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快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的良种繁育、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建设、原产地保护和生产示范等环节。整合农业科技、教育、推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围绕特色产品和产业,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实行多方筹资,增加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争取各级政府、各部门对特色农业的投资支持力度。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特色农业。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把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民,增强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投入能力。龙头企业要反哺农业,直接增加对农产品基地投入。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市场主体。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给予政策优惠。积极发展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力争培养一批善于跑市场、懂营销的专业人士。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能人、大户的市场主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对特色农产品的传统品牌进行有效整合,使每个主导产品推出一个主打品牌,以品牌抢占市场。

(五)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注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并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技术培训,推动标准进村入户。同时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保护。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通过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搞活市场流通。加强安徽农业信息网等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种特色农业信息,并向农民提供。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统计工作,真实把握我省特色农产品的面积(或养殖数量)、产量、内外销售情况,为加强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提供依据。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加强对道路、通信网络、市场、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七)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发展典型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特色农产品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经验交流、考察学习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等展示平台,大力宣传各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典型,形成全省上下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的良好局面。

附表:

 

项目类别

项目

名称

建设内容与规模

示范区布局

明光绿豆

1、建设1250亩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年繁殖良种25万斤;2、建设明绿晶加工厂,年产明绿晶1万吨,带动10余万亩明绿种植。

主要布局在明光市的信镇、明东乡、石坝镇、鲁山乡、涧溪镇、津里镇、涝口乡、自来桥镇、三关乡、管店镇、横山乡、三界镇、张八岭镇、嘉山集乡、马岗乡、城西办事处、桥头镇、司巷乡、古沛镇等19个乡镇。适宜区域:江淮丘陵地区

标准化示范区建在明光市鲁山乡焦岗村、鲁山村。标准化示范区向全市明绿种植适宜区域辐射,辐射面积可达30万亩。

纯白芝麻

拟建纯白芝麻示范基地6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面积6000亩,引进芝麻新品种繁殖材料3000公斤,技术培训60万人次,购置机械设备45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扩建芝麻交易玻璃钢大棚5000平方米,仓储1500平方米,芝麻商品质量检测站,面积200平方米,包括品质检测室、样品室、天平室、分析室等。加工企业扩建:引进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一套,扩建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及部分辅助设施等。

临泉县33个乡镇均适宜种植,规模区域集中在张新、宋集、迎仙、瓦店、姜寨、庙岔、关庙、同城、白庙、庞营、黄岭、张营等乡镇。适宜区域:淮北地区

主要在迎仙、姜寨、瓦店、庙岔、黄岭、庞营、白庙、同城、韦寨、关庙、陈集等11个乡镇和田桥、长官、宋集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苎麻

青阳县1、建立苎麻良种无性繁育基地200亩,引进中苎一号”“湘苎三号良种原种苗20万株;2、建高产优质苎麻生产示范基地1500亩;3、示范高效剥麻技术,实施刮剥麻机械化;4、苎麻加工纺织企业配套建设,达到全县年加工1万吨原料麻纺织品300万米以上生产加工能力。旌德县:建成标准化示范区8万亩。主要采用小田育苗,大田扩栽,一年收获三季技术,示范推广刮麻机刮麻新技术,提高劳动效率。

主要布局在青阳县蓉城镇、乔木乡、杨田镇、竹阳乡、丁桥镇 、木镇镇、新河镇、陵阳镇、杜村乡、沙济镇、庙前镇、南阳乡、五溪镇、朱备镇、酉华乡等;旌德县庙首镇、孙村乡、旌阳镇、白地镇、俞村乡、蔡家桥镇、云乐乡、兴隆乡等。

青阳苎麻示范区布局在15个乡镇,2万亩;旌德县布局在庙首镇、孙村乡、旌阳镇、白地镇、俞村乡、蔡家桥镇、云乐乡、兴隆乡等乡镇,总面积8万亩。

黄山毛峰

1、对现有低产茶园改造5万亩;2、无性系高效速成茶园建设2000亩;3、漕溪茶厂技该和扩建,建IPM有机茶园示范基地500亩。茶厂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流水线2条;4、监控、服务体系建设。

生产布局区域:黄山区、歙县、屯溪区、祁门县的大部分乡镇均可进行黄山毛峰的生产。

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杨村乡、洽舍乡、呈坎镇。

六安瓜片

1、有机茶园转换,新辟优质茶园;2、扩建机械化名茶加工厂及配套设备;3、新建茶叶保鲜库3座及配套设备;4、建设六安茶叶大市场、茶叶包装厂;5、六安瓜片生产基地20万亩。

六安瓜片原产金寨县齐山村。主要生产布局:金寨县响洪甸镇、响齐办事处、油坊店乡;裕安区独山镇、石婆店镇、红石梗乡;金安区东河口镇;霍山县部分乡镇。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六安瓜片主产地裕安、金寨、金安、霍山、舒城等五县三区20个重点乡镇及实验茶场。

祁门红茶

1、建立标准化示范区6万亩;2、新建、改建清洁化、标准化精制加工企业2个,祁门红茶初制加工企业10个,企业通过HACCP体系或QS质量准入制度等认证。

生产布局在祁门县的祁山镇、小路口镇、金字牌镇、平里镇、历口镇、闪里镇、大坦乡、柏溪乡、塔坊乡、祁红乡、溶口乡、芦溪乡、渚口乡、古溪乡、新安乡、箬坑乡等16个乡镇。

示范区主要布局祁山镇、小路口镇、金字牌镇、平里镇、历口镇、闪里镇、大坦乡、柏溪乡、塔坊乡、祁红乡、溶口乡、芦溪乡、渚口乡、古溪乡、新安乡、箬坑乡等16个乡镇。

砀山酥梨

1、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2、实施砀山酥梨生产技术标准化技术规程;3、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

主要布局在黄河故道两岸十三个乡镇:周寨镇、玄庙镇、葛集镇、西南门镇、权集乡、唐寨镇、良梨镇、李庄镇、文庄镇、关帝庙镇、程庄镇、官庄镇等。

示范区建设项目,选建在沿黄河故道的两岸,主要包括:国有果园场、砀山县园艺场、果科所、良梨镇、西南门镇。

三潭枇杷

1、改造提升现有1.2万亩老枇杷园;2、利用新安江库区小气候条件新建2.7万亩枇杷密植丰产园;3、建枇杷良种示范园800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200亩;4、引进5000吨枇杷汁加工生产线和建设3000吨枇杷保鲜库。

生产主要布局范围:歙县徽城镇、坑口乡、深渡镇、武阳乡、小川乡、新溪口乡、街口镇。

示范区布局在新安江库区。

怀远石榴

1、示范区建设:无公害石榴丰产园;老园改造示范区。2、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3、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石榴标准监测中心。4、加工体系建设。

生产主要布局以荆山、涂山为核心区,逐步延伸到大洪山、平阿山、茨淮新河、涡河等区域。

示范区选择在三个石榴比较集中的行政村,上洪村、涂山村各300亩,杜郢村400亩。

和县蔬菜

1、基地基本水利、交通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2、对项目区内的钢架大棚等主要设施实施改造;3、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一系列新品种和各种配套的新技术。

生产主要布局在和县城南、历阳、姥桥、沈巷、雍镇、乌江、香泉、西埠等乡镇。

和县城南太平、成康、大王建设1万亩示范区。

铜陵白姜

1、生产基地建设:建设铜陵生姜种植基地面积2万亩;2、加工企业扩建和改造;3、市场建设:在生姜主产区内新建生姜储运保鲜库和专业交易市场;4、科技建设:建铜陵中华白姜科技示范园,新建技术培训中心和优质农产品检测中心及新产品开发研究所;5、信息网络建设。

生产主要布局在铜陵南部天门镇、铜陵市郊区大通镇等丘陵山地。

铜陵生姜示范区布局在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天门、大通两个镇、十四村。

涡阳苔干

1、建立20万亩的优质苔干标准化示范区;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3、开发苔干新品种。

涡阳苔干原产涡阳义门镇,主要生产布局在涡阳县义门、陈大、牌坊、耿皇、新兴、标里、花沟、张老家、城西、闸北。

项目区域:涡阳县境西部,项目总建设面积20万亩;项目所在乡镇:义门镇、陈大镇、牌坊镇、耿皇乡、张老家乡、新兴镇、标里镇、花沟镇、城西镇、闸北镇等10个乡镇的96个行政村内。

皖西南

山珍

1、建立野生竹笋、蕨菜、黄花菜、紫藤花、椿苗、山茱萸、葛粉、野葫芦等山野菜基地;2、建设完善产地批发市场;3、改扩建加工生产线;4、建立山野菜标准化生产、加工体系;5、开发利用和驯化野生山野菜品种。

以山野菜和菌菇产品为代表的山珍系列主要布局在安徽省西南部的六安、安庆、黄山、宣城、池州等地。适宜区域:皖西、皖南山区。

布局青阳县南阳、陵阳、杨田、朱备、蓉城;贵池棠溪、梅村;石台县六都、七都、七井;东至尧渡、官港和岳西,黄山、宣城等部分乡镇。

中华

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中心、原良种繁育场、标准生态养殖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水域、病害、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

主要分布沿江沿淮大中型湖泊。巢湖、龙感湖、泊湖、武昌湖、白荡湖、破罡湖、石塘湖、女山湖、沱湖、石臼湖、南漪湖花园湖、城东湖、城西湖、焦岗湖、嬉子湖等。

宿松县、望江县、枞阳县、当涂县、明光市、天长市、宜秀区、五河县、无为县、宣州区、庐江县、东至县、霍邱县、寿县、凤阳县、毛集区、桐城市。

斑点

叉尾鮰

斑点叉尾鮰遗传育种中心、良种繁育场、水库网箱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水域、病害、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

主要分布皖西南、皖东、皖南大中型水库。六安市、滁州市、安庆市、巢湖市、黄山区、凤台县、宁国市等

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定远县、明光市、全椒县、黄山区、居巢区、宁国市、凤台县、岳西县、太湖县。

小龙虾

(克氏螯虾)

小龙虾良种繁育研究中心,区域性育种繁育基地、连片虾稻连作、池塘养殖基地,以及配套的水域、病害、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

分布在合肥、安庆、滁州、六安、巢湖、池州、淮南等主产区。

长丰县、包河区、肥西县、肥东县、宿松县、桐城市、枞阳县、太湖县、全椒县、凤阳县、明光市、南谯区、舒城县、霍邱县、寿县、贵池区、东至县、庐江县、居巢区、凤台县、潘集区。

秋浦花鳜

鳜鱼遗传育种中心、良种繁育场,蟹鳜混养、网箱、池塘标准化养殖基地,及水域、病害、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

主要布局在池州、巢湖、滁州、宣城、马鞍山等。

贵池区、东至县、无为县、当涂县、天长市、居巢区、宣州区等。

江黄颡

国家级鮠科鱼类良种场,标准化养殖基地以及配套的水城、病害、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

主要布局淮南、滁州、六安、蚌埠等。

凤台县、大通区、寿县、霍邱县、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明光市。

黄鳝

黄鳝人工繁育研究中心,区域性繁育基地、标准化网箱养殖基地,以及水域、病害、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

主要分布在六安、巢湖、安庆、池州等市。

裕安区、望江县、怀宁县、庐江县、东至县、全椒县等

中华

中华鳖人工繁育中心,大水面、池塘标准养殖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水域、病害、水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

主要分布在蚌埠市所属县(区)。

怀远县、五河县、淮上区。

皖西白鹅

1、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商品鹅饲养基地;2、建设10万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3、建立鹅产品加工体系。

生产主要布局在霍邱、寿县、金安、裕安、舒城、长丰等江淮丘陵圩畈地区水资源充足、水草丰茂的乡镇。适宜区域:江淮丘陵地区

金安、裕安、霍邱、寿县等20个重点乡镇。

皖南中蜂

1、引进蜂种;建设育种化验中心;扩建蜂场;购置仪器设备;选育皖南中蜂(黄山)400箱,引进中蜂种王(北京、四川)150只,意蜂种王(意大利)300只;2、育种化验中心建设;3、建设蜜蜂生态科技园。

主要生产布局徽州区、歙县、黄山区等为集中产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绩溪等山区是中蜂的主要分布地区。适宜区域:皖南山区,

黄山中蜂标准化示范区养殖基地主要布局在徽州区西溪南镇、绩溪县瀛洲乡等生态环境良好的深山区。

符离

集烧鸡

(淮北麻鸡)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包括:(1)科研小区。(2)扩建孵化小区。(3)扩建完善食品加工小区。(4)扩建养殖小区。

主要布局在埇桥区的符离镇、夹沟镇、曹村镇、褚兰镇、栏杆镇、解集乡、永安镇、时村镇、顺河乡。

本示范区主要布局在宿州市符离镇。

皖南三黄鸡

1、种鸡标准化养殖设施建设,饲养10万套祖代种鸡,年生产500万套合格父母代种鸡;2、禽病监测设施;3、无害化处理设施。

主要布局南陵县、青阳县、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县、绩溪县、繁昌县、芜湖县等地。

示范区主要布局在宣城、芜湖、池洲。

宣城圩猪

1、圩猪种猪场建设;2、建设饲料场;3、建设种场、猪舍、猪场配套设施建设、其他土建工程、扩繁场土建工程。

主要生产布局在皖南地区的宣州、南陵县等地。

示范区主要布局在青弋江两岸的文昌、寒亭、杨柳、黄渡、夏渡风冲林场、古泉、养贤、狸桥、水东等乡镇。

茯苓

1、三个栽培基地;2、菌种生产及产品质量科研检测中心;3、茯苓加工厂。

主要布局在岳西、霍山、金寨等地。

岳西茯苓产地比较集中在来榜片(来榜、和平、表天乡)、天堂(天堂、响肠、石关、巍岭)、河图片(河图、古坊乡)、田头片(田头、菖蒲等乡)。霍山县生产及示范区刀安排在盛产松木的乡镇,主要有太平、太阳、上土市、漫水河、大化坪、落儿岭、佛子岭、磨子潭、东西溪、单龙寺等地。

凤丹

12000亩凤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2、配套建设200亩优质凤丹种苗生产基地;3、会员培训中心土建建设;4、协会信息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建设;5、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

铜陵凤凰山周边地区

在铜陵与南陵交界的凤凰山一带

菊花(亳菊、滁菊、贡菊)

1、建设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2、建成国内一流的标准化药用菊花种质苗圃,优质种苗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株,普及率达75%3、工厂化规模干制,进行原料深加工;4、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

亳菊主要分布谯城沿涡河各乡镇,贡菊主要分布在歙县、徽州区和休宁等地,滁菊主要分布在滁州、全椒等地.

贡菊:歙县的金竹岭为种植核心区,霞坑、杞梓里、三阳以及金川、周家村、岔口、武阳、上丰、小川等乡镇;徽州区在杨村、富溪、洽舍等三个山区乡;休宁县在兰田、兰渡、南塘及源芳、齐云山等地;滁菊在南谯区城郊、珠龙、大柳、施集、花山、章广、常山、等原产地域乡镇;亳菊主要分布谯城沿涡河各乡镇。

亳芍

1、良种基地1000亩;2、建符合国家GAP标准的规范化种植基地;3、建亳芍加工厂。

主要分布在亳州市谯城区沿涡河的大杨、十九里等24个乡镇,以及涡阳县与谯城接壤的义门、耿星、牌坊等乡镇

示范区主要分布在义门、耿星、牌坊等乡镇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