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组织模式分析(下)

 


 
 
(三)独立配送模式与共同配送模式
 
    1.独立配送模式。独立配送指配送企业依靠自己的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独自开展配送活动的运作形式。其运作方法是:各个行为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分头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各自单独组织配送活动。独立配送有时表现为不同配送主体各自配送多种货物,呈现出综合配送形态;有时又常表现为众多配送组织分别、独自配送某一个品种货物,呈现出专业配送形态(如金属材料配送、服装配送、油品配送等)。自然,独立从事配送活动,配送主体须根据配送规律和特点分别建立起配套组织体系和配备专用设施和设备等。独立配送模式利于配送主体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灵活选择用户和开展业务活动。同时也便于在配送活动中培育出竞争机制。但独立配送又是一种分散性物流运动,若缺少调控机制或调控措施不利,会形成过度竞争,降低流通社会效益。
 
    2.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最早产生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由多个企业联合起来,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或配送车辆组织实施的配送方式。按照日本工业标准解释,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
 
    运作形式有两种:一是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共同配货形式不但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基本要求,且更大优势在于:利于节省运力和提高运输车辆货物实载率。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共同配送模式,即若干个配送企业开展协作、联合进行配送的形式。
 
    标准运作模式是:在核心企业统筹安排和同意调度下,各个配送企业分工协作,联合行动,共同对某一地区或某些用户进行配送。各个配送企业可建造共同仓库,也可共同利用业已建成的配送中心及其他企业配送设施和设备。共同配送模式是相对于独立配送的一种货物配送形式。从形态上看,它是各个配送组织协同作业的模式。实践证明,按照上述配送模式运作,不但可以做到利用距离用户最近配送中心开展配送活动,可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且利于发挥配送企业整体优势及缓解交通拥挤矛盾。由于共同配送涉及的面比较广,涉及的单位较多,因此,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在选择、实施这种配送模式时,不但须建立起庞大信息网络,且需建立起层次性管理系统。只有大型专业流通组织才有能力、有条件组织这类活动。
 
    在连锁企业配送中,当本企业配送数量较小,车辆不能满载或难以确定最佳送货路线时,就可与其他企业联合开展共同配送。在货源上相互补充,提高配送设施设备利用率,降低配送成本。从国外情况看,连锁经营必然走向共同配送,一方面是由于连锁经营发展导致各种业态流通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联合符合互利原则,企业可借势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无论是连锁企业自身配送中心还是专业性社会化配送中心都面临设施设备利用问题。更为直接原因是大量配送车辆集中在城市商业区,导致严重交通阻塞。各国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多采取措施减少城市商业交通流量,迫使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重新构造其送货系统,规划配送方案,而共同配送则成为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开展共同配送的效果显著。共同配送是配送企业间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形式,实施共同配送需要对各参与企业流通渠道,尤其是物流渠道进行重新设计,将本企业渠道与参与企业的渠道合并或集中。因此在共同配送中,要加强各参与企业间协调和配合,并注意解决好各企业间成本合理分摊和收益合理分配问题,如果企业间缺乏信任,在经济利益分配上不合理或共同配送系统设计与管理不当,都会影响共同配送的效果。
 
    3.集团配送模式。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组织结构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企业集团相继形成。在这样条件下,形成了一种新配送模式—集团配送模式。集团配送不是指系统内部或集团内部物资供应公司对所属各需求单位开展配送,是指那种以一定方式聚合专业企业组成流通企业集团,集中对大中型生产企业定点、定时供货的配送形式和以商贸集团及其所属大型加工中心为媒介、生产企业集团之间的供货活动。在集团配送模式下,有关企业或企业集团分别承担着供货、存储、加工和运送等任务。集团配送是一种典型的规模经营活动。服务对象系大中型生产企业。在集团配送模式下,通常都采用定时、定量方式和即时配送方式满足用户生产需要。集团配送是一种高水平配送形式。集团配送不仅层次和水平较高,且组织、协调工作难度比一般性配送大。显然,没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完善、先进管理体系很难组织这类物流活动。
 
    连锁企业配送模式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回报、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是一个重大决策问题。各连锁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销售规模、连锁店数量及业务发展需要作出正确选择。正确的配送模式是提高连锁企业配送经济效益的首要前提。对于要自建或合建配送中心的连锁企业来讲,合理设置配送中心,正确进行配送中心规划,加强配送中心的作业组织,提高配送中心运作水平是提高配送经济效益重要条件。
 
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与直送比较分析
 
    连锁企业从供应商处购进的商品对各连锁店的送货有配送与直送两种不同的方式。与直送方式相比,多品种、小批量商品采取配送方式,可以集小量为大量,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送货。而若采取直送方式,由于各连锁店需要的商品批量小、品种多,必然要多次频繁地送货,产生大量的小额运输,既增加发货次数又浪费运力。但是,有些连锁店因其所在的地理文职决定了它无论是在成本上还是在时间上都适宜于采用直送的方式。可见配送和直送都有各自优势领域和适宜的范围。因此,要提高连锁企业配送的经济效益,实现配送的合理化首先应合理地选择送货方式,正确地划分送货的区域。
 
    配送和直送方式的选择依据是以降低物流费用为标准。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批量的商品,可以通过分别测定其配送和直送成本,找到两种送货方式的成本分歧点,作为划分两种送货方式的分界线,确定适宜的送货方式。对于在不同位置和不同距离区段的连锁店,其送货方式的选择应通过确定配送与直送的成本分歧点,划分配送与直送的区域范围。
 
    (一)连锁经营店分布位置的分类
 
    图1显示了工厂、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地理分布状况分类。位于工厂与配送中心沿途及延长线上的连锁店,按位置分布分为四类。类别1指位于工厂左侧所有连锁店;连锁店类别2指位于配送中心右侧所有连锁店;连锁店类别3指位于从工厂到配送中心沿线间所有连锁店;连锁店类别4指位于工厂与配送中心沿途两侧所有连锁店。
 
     (二)不同连锁经营店类别配送区域的确定方法
 
    根据工厂、配送中心及连锁店位置分布,显然类别1应由工厂直送;类别2应由工厂把商品集中送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进行分拣、配货后,将货物送交各连锁店;类别3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确定哪些连锁店应由工厂直送,哪些连锁店应由配送中心进行配送。在此有一种利用成本分歧点确定配送区域的方法。如图2所示,以工厂位置为坐标原点,横坐标表示距离,纵坐标表示每吨成本。直线a为由工厂向连锁店直送的成本;直线b为工厂至配送中心的运输成本和配送中心的费用;折线b1段为由配送中心向工厂方向沿途连锁店配送商品的成本;折线b2段为从配送中心向其延长线连锁店配送商品的成本。折线b1与直线a的相交点为直送与配送成本的分歧点,它所对应的距离z便为直送与配送的分界点,即距离工厂小于z公里的连锁店应由工厂直送,不小于z公里的连锁店应由配送中心配送。
 
    对于类别4需要应用理论计算方法具体确定各连锁店Ri所采取的送货方式。令:工厂直送方式中:A1为工厂到连锁店Ri的单位距离运费;A2为工厂到连锁店Ri的距离;A3为工厂直送时的固定费用。配送中心配送方式中:Bl为配送中心到连锁店Ri的单位距离运费;B2为配送中心到连锁店Ri的距离;B3为配送中心配送的固定费用。
 
    显然,工厂直送方式的成本KA为:KA=A1×A2+A3.配送中心配送方式的成本KB为:KB=B1×B2+B3。确定工厂及配送中心各自的送货区域,实际上就是要找出这两种方式成本相等的分界线,即:KA=KB,Al×A2+A3=B1×B2+B3。由于无论是直送方式还是配送方式,到连锁店的单位距离的运费是相等的,于是便得到:Al×A2+A3=Al×B2+B3,A1×(A2—B2)=B3-A3,所以,A2—B2=(B3—A3)/A1。这个等式说明这条分界线应使工厂到连锁店的直线距离A2与配送中心到连锁店的直线距离B2之差为定值。从理论上可知两点距离之差相等的轨迹是双曲线,据此可得到双曲线图象。这条双曲线便是分界线,双曲线的内侧是配送中心的配送区域,外侧是工厂直送区域。
 
    实践证明,连锁经营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合理物流配送使连锁经营的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得以实现,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物流配送关系到连锁经营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笔者认为未来需加大力度解决对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认识问题,对物流配送的认识与重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仅重视并不一定对物流配送真正认识,认识了物流配送就可真正对其加以重视。在行业方面要考虑如何进行企业间合作,如何实施共同配送及如何建立增值网络等,还包括制定连锁企业物流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则等。物流配送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只近二十年历史。但笔者认为,物流配送在我国有广阔发展空间,连锁经营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日渐被人们重视。
 
    参考文献:
 
    1.文龙光,单山鸣。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经济师,2003
 
    2.陈柳钦。发展第三方物流末端服务,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商场现代化,2002
 
    3.张海燕。连锁企业的配送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方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