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黄菱副市长在全市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流通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07年工作情况,分析商贸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交流区级流通工作经验,研究安排08年工作。借此机会,我讲二点意见: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及今年面临的新形势


  去年,我市商贸流通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乡市场繁荣有序,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尤其是正逐步对周边形成一定的吸引效应,形成良好工作局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年均15%)的增长态势。


  二是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明显提高,成为我市税收收入的一大财源。随着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商贸流通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占第三产业中的份额明显提高,位居前列。同时,在拉动消费、安置就业、增加税收、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税收增长速度迅速提高。2007年我市商业增值税累计入库17。67亿元,增收4。8亿元,增长37。25%,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流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2007年是我市作为商务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的最后一年。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重点流通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市区两级经贸联系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流通业加快发展的文件,初步构建了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体系,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尤其是市、区两级已经形成的工作机制在流通业发展上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区都把发展商贸流通业列入区的发展规划,从布局规划、促进措施、招商引资等方面全力推进。


  四是流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商业街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我市又有一批新的大型商业设施投入使用,瑞景商业广场的开业带动整个东部的商机,加州城市广场、SM二期的顺利建设和招商工作的积极推进为下一步商业市场的活跃奠定了基础。特色商业街的培育也在2007年得到较大的推进,我市出台了《厦门市扶持商业街资金管理若干意见》,并安排资金150万用于扶持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培育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广的特色商业街。目前,我市共有7条商业街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商业街。


  这些成绩的取得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的结果,也是商贸系统广大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各相关部门的同志,向商贸行业全体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流通规模偏小,流通的布局和辐射力有待提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流通规模最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小,2007年增幅仅高于深圳),在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中也仅位列第三,总体而言,我市消费品市场总量偏小,这将制约我市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同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布局构成来看,2007年我市85。4%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由岛内的两个区完成的。当前,我市已全面拉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框架,岛外是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主战场,岛外四个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偏小,与我市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我市岛外各区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而更为迫切的是,明年底福建省内与周边省份的铁路、公路交通将得到根本性改善,福厦、厦深高速铁路的竣工及周边城市高速公路的通车将在空间上拓宽厦门的发展区域,“不流进则流出”,流通布局和辐射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能不正视和着手解决的大问题。


  二是流通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还比较薄弱。随着商贸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市已建成一批大型流通设施,但总体来看,我市缺乏具备较强吸引力的经营高档消费商品的商业地产及经营企业。此外,我市促进流通业发展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提升。虽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了节庆活动、大型展会、大型专业市场等一系列活动平台建设,但这些活动平台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表现在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内容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面对2000多万人次的游客,如何推进商旅互动、提高游客消费水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破题。


  面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力争使我市的商贸流通业在新的发展时期上新的台阶。2008年,商贸流通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机遇。


  从新的挑战看:中央把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银根收紧,企业可能面临加息减贷、资金供应减少,经营成本增加,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的局面,从而经营和消费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我们要积极应对这种复杂的新局势,增强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充分估计今年商贸运行的艰巨性和严峻性,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为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从新的机遇看:一是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去年国务院专门召开发展服务业大会,商贸流通业列入国家发展重点。各级政府部门将安排一定服务业导向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并给予政策倾斜,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二是商贸腹地不断扩大,我市对外联接路网进一步完善。龙赣高速的通车、今年三明至泉州高速的通车,将使厦门腹地进一步向江西南部、闽西北拓展;正在建设的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一级厦门(新)站,将使厦门成为我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和东南沿海的铁路总枢纽,商贸腹地将进一步延伸至江西、湖南、粤东等中西部广大地区。三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新型业态发展、优化流通结构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岛外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五大工业集中区扩宽流通业发展舞台,商贸流通企业开始向岛外发展,去年新华都等企业到岛外开店设点取得很好成效。


  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商贸流通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未来2——3年是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机遇期,我们要坚定信心,牢牢把握发展机遇,通过不懈努力,扎实工作,推动商贸流通业迈上新台阶、新水平。


二、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扎实做好市场保障和稳定物价工作


 去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尽管我市的物价指数在全国中等城市中位居中游,在全省位居下游,但是猪肉、食用油的价格上涨仍然给市场和群众的生活带来一定压力。我市是基本生活用品的销区,市场保障任务比产区更为艰巨、更为复杂。市场供应事关民生、民心,党中央、国务院对市场供应、物价稳定高度重视,商务部要求把保障市场供应作为今年商务工作首要任务。我们切不可以掉以轻心,必须增强工作主动性,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从讲大局高度,全力以赴做好市场供应工作。


  一是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机制,为市场调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流通主管部门要深入第一线,掌握生活必需品供应储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贸发、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对市场可能出现较大变化的商品信息要及时报告,并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商品调运机制,切实做好货源组织和产销衔接工作。要构建有效的联系机制,切实发挥大型批发企业在调控市场中的作用,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运销大户完善供应链建设。


  三是落实重要商品储备工作,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的管理制度和机制,防范于未然,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二)着力打造商贸流通业发展平台


  厦门要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必须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商贸集散与辐射力,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区别于一般城市的商业流通设施和业态。为此,必须着力打造一系列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软硬件平台和聚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载体。


  一是改造、提升和建设具有区域辐射力专业市场。今年要结合商务部“双百工程”实施,抓好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和闽南果蔬批发市场改造,加快推进翔安汽车交易市场建设,建成象屿闽台中心渔港并争取今年投入运营,推进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市场扩建和中埔台湾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是精心做好已建、在建大型商业地产培育和新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商业地产一般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流通设施,是现代流通业中引入新型业态和知名商贸品牌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中心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拉动消费、扩大销售重要增长极。近年来我市相继建设一批商业地产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商业地产项目营运效果不太理想。对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相关的部门和区要根据会议的精神,督促开发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快走出困境。同时,要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机制,高标准议定商业地产开发的市场准入条件,切实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开发商,促进我市商业地产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继续做好商业街(区)建设和培育。近年来,我市市、区两级加大财政投入,培育了禾祥西路、中山路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取得可喜成绩。今年要继续加大这项工作力度,改造提升商业街硬软件水平,吸引更多名店、名品、特色店、特色商品入驻商业街,形成聚集效应,带动商业街周边商圈培育和发展,促进商圈的繁荣繁华。


  四是做好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是现代流通业的枢纽,商贸流通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尽早规划建设商贸物流设施。我市的商贸物流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欠账较多,要结合制定鼓励连锁经营发展政策,加大推进生鲜农副产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的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力度。配送中心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要具备检测、分拣、包装、冷藏、加工等功能,要加强境内外招商,向境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业物流企业介绍我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划,开展项目招商。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某种程度上比制造业更难,在国外大型商贸企业进入我国后,我国商贸企业软件技术较落后,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三)修编调整全市商业网点规划


  2003年我们完成了厦门岛内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结合“十五”末期商贸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这一布局规划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商贸业态向现代化的转型,提升了岛内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水平。2006年开始,我们着手进行岛外几个区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制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大大加快了厦门全市范围内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岛外工业区和城市次中心的兴起拓展了商贸流通业新的发展空间,原有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已经不适应于目前的发展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编,今年要启动这项工作。这次修编要立足于跳出仅服务于本市消费的框框,要立足于新的交通网络形成后的两小时经济圈,要立足于中心城市的定位,要立足于旅游会展商务城市的定位,同时要聘请业内专业经营人士作评审专家,从需求出发,勾画出供给。


  (四)加快发展展览和会议业,让基础设施发挥更好的效益


  构建区域性会展中心是我市建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对会展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展览业鼓励政策,促进我市会展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一批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二期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会展中心也已开工建设,力争“9?8”投入使用。这些设施的建成,在优化、提升办会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会展接待设施供给,加大了满足会展接待设施需求的压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展览、会议业发展的政策,不断优化办展、办会环境,继续依托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展会,鼓励国内外展览和会议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举办各种会展活动,培育“会议服务中心”、“目的地管理公司”等办会实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会展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让酒店和展会设施充分发挥作用,获得良好的效益,促进会展业可持续发展。


  (五)巩固试点工作成果,形成促进流通业发展长效机制


  2005年,商务部等七部委把我市列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主要试点任务是“以理顺流通管理体制为突破口,重点健全流通促进体系、推进流通现代化”,三年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及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在流通促进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获得商务部的好评。试点工作结束后,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将试点成果转化成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各种工作机制,继续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常抓不懈,为我市商贸流通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今年要重点深入抓好二份文件的落实和两项机制的完善,一是市政府《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厦府〔2007〕57号)和《关于扶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厦府〔2007〕160号)。这二份文件是“十一五”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关于推进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文件出台来之不易,市贸发局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各项具体配套政策,使政策落实到实处,尤其是今年商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偏紧,企业经营风险和困难增加,市区两级商贸部门要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培育一批大型骨干零售企业和物流分拨企业。二是坚持在试点中建立的市区两级经贸联席会议制度和市贸发部门与建设口联席会议制度。这二个制度很好地建立了纵向和横向商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交流渠道,并逐步制度化、常态化,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这两个制度的作用,更加务实、高效地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同志们,今年商贸流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责任重大,各级商贸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感,转变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协调和服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加强调研,创新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动力观、更加开放的科学发展观和不进则退的风险观,大胆突破,改变工作方式,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新的手段服务商贸企业的经济建设,为全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商贸流通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20080520)

 

责任编辑:方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