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适应中国市场需要 在华外企须加强本地化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渠道,披露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华跨国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在中国以中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跨国公司已经达到33家。其中总部在欧洲和美国的各有11家,在日本的有7家,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有4家。

 
  “在华跨国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需要。”殷格非所属机构曾经对50家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区领导的远见卓识、总部要求和宣传企业形象也是这些企业发布报告的重要原因。
 
  近日总部设在美国的多元化工业产品制造商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了其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出席该公司举办的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对记者表示,从实践来看,在华跨国公司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要好于国内企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责任本地化”程度不够。
 
  据钟宏武介绍,他所在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今年5月对北京的1000个市民进行了拦截访问,47%的受访者认为跨国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仅有20%认为国内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有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差别;有26%认为两类企业难以比较。这个调查说明,中国民众对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评价更高,对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有着更高的期望。
 
  不过,钟宏武认为,目前,绝大部分在华跨国企业都沿袭着母国的责任战略和管理体系,对中国的社会环境问题关注不足,对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不够,对中国人的价值体系缺乏了解。因此,这些责任战略并不符合中国实际,对中国民众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反应淡薄,而低效率的责任管理体系也使这些企业在中国发生重大社会问题时仍要层层报批,决策缓慢,使得中国民众怀疑其真心和诚意。他认为,“责任本地化”应成为外企在华经营的一个重要战略。
 
  钟宏武还表示,一些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两面性”。这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定位重在理念和宣传,但实践层面有所不足,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外部监管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投机意识更强,主动降低了责任实践的标准,拉大了理念和实践的差距。而随着媒体力量的介入,负面报道频繁曝光,也进一步恶化了外企的整体责任形象。
 
今年9月,中国商务部以征求意见的形式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性意见》。钟宏武表示,这标志着外企在华社会责任实践已经进入了政府关注的视野,政府准备出台实质性的推动政策。可以预见的是,责任形象和责任实践将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必答题。
 
责任编辑:方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