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零售业:中外企业短兵相接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社会经济稳定良性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入WTO过渡期基本结束后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第一年,这就为中外零售企业充分竞争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根据加入WTO相关协议,中国自2005年开始已全面放开了国内零售业市场。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也于2004年签署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这些都必将加快外资投资国内商业的步伐。国内零售业也不再享受政府的保护,因此,在零售业领域的中外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一轮的商业竞争已经打响,中外企业短兵相接在所难免。
 
  在加入WTO初期,出于对国内市场和产业保护的考虑零售业并没有一次性放开,这就给国内企业一个自我调整和提高的宝贵时间。在此期间,上海百联、北京国美、大连大商、苏宁电器、北京华联、北京物美、重庆商社、华润万家、武汉武商等一批国内零售业集团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先进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借助于政府有关政策扶持和采取并购、重组、兼并等方式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国内大型零售集团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以往中国零售业规模小、效益差、竞争力弱的局面,而且逐渐拥有了向外资零售巨头叫板的基础。
 
  目前,外资零售巨头正凭借其国际水准服务、先进管理方式、强势产品和资本运作手段、新型业态等优势,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全方位地涌入中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中国零售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
 
  在2005年中国百货业论坛上,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指出,外资零售巨头已完成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已形成领先优势,今后三至五年内将是其大举扩张、联合、兼并和重组的关键时期。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不到五年,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份额将可能达到60%,甚至掌控中国的流通主渠道。与此同时,他又强调,在东部沿海城市遍地开花的外资零售企业目前在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很小,这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群雄逐鹿中国市场
 
  自日本八佰伴第一家中国店落户上海浦东以来的短短十几年间,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零售市场上不断“跑马圈地”,大肆扩张。家乐福、沃尔玛、欧尚、麦德龙、易初莲花等国外零售巨头的名字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仅耳熟能详,更重要的是其在中国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得到了丰厚的市场回报。
 
  总部在巴黎的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零售商之一。它常常挑战政策极限,尽管这种战略不时地让家乐福陷入困境,但也使它成为无可争议的业内领袖。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家乐福通过近十年时间的稳步扩张,已在中国23个城市开设了46家超市,2005年后家乐福打算在中国各地再开150家分店。
 
  1996年,多次排名世界500强龙头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在深圳成功地开设了第一家购物广场和会员商店。目前它已在北京、大连、济南、昆明等17个大中城市开设了43家店,并准备在未来的几年内将这个数目增加到100家。
 
  世界500强第175位的法国欧尚超市集团较之家乐福、沃尔玛来说步伐较慢,名气也不大,但这家创立于1961年、在世界商业集团中排名第6的公司打算控股合资企业上海大润发。此项操作一旦成功,欧尚集团在中国的网点数将远超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在多元化领域都有出色表现的正大集团也不愿错过形势一片大好的中国零售市场。其麾下的易初莲花正在中国大陆地区遍地开花,这其中涵盖了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武汉等中国零售业核心市场。据相关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政府全面开放国内零售业市场,易初莲花也逐渐将目光瞄准了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三、外资零售业全方位扩张
 
  2005年中国流通领域将进入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外资流通企业将在中国市场实现全方位的扩张。所谓全方位扩张,包含以下特点:首先,根据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外资零售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股权比例、设立形式、数量和区域限制都将取消,外资的进入将更为畅通,其次,外资零售业的扩张将由探索期和适应期转向战略发展期,先期在中国进行试点合资的外资企业,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化试点阶段,纷纷制定发展战略计划,加快其发展步伐;第三,扩张的地域从开放试点城市转向具有战略意义的所有大中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第四,由单点扩张向资本运营转变、控股、并购和整体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流通市场的主要形式,第五,由管理输入转向全方位的本土化经营,实施人才本土化、经营本土化、商品本土化的战略;第六,从零售领域向批发、物流等流通纵深领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将在建立跨国采购中心、发展物流配送、开拓仓储服务、开展流通加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外资零售企业“大军压境”面前,本土商业企业普遍感到空前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繁华商业地段,外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超市拉走了大批客流。一些城区的商业地段改造,也不得不依赖引进著名的外资超市,才能提升该商圈档次和人气。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介绍,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大型超市异军突起,其发展速度和效益远超国内零售企业,因此近两年来全国连锁百强中有一多半企业利润下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前不久发布的一项调查,对全国包括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万客隆、百佳、沃尔玛、麦德龙、普尔斯马等42家外资企业的400余家超市企业1万多个门店的情况调查显示,单店经营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75个门店,分属26家企业,其中16家外资企业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门店达到47个,占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门店企业数的61.5%,其销售额合计占1万平方米以上企业销售额合计的71.7%单店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门店157个,分属35家外资零售企业。从所统计的超市企业单位面积销售数据看,外资零售企业明显高于内资零售企业,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06万元,内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只有1.4万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说,外资零售巨头以收购兼并整合的方式进入中国零售业,从有利的一方面来说,我们必须按照国际零售业的标准决定自己的成本、产品质量和性能,这对促进中国加工企业不断按国际标准提升发展有好处,但问题是,这些企业实行的是全世界采购,把最低成本、最好效益、最好质量的产品采购交给消费者是他们的承诺,按照这种模式运行,中国很多生产企业就无法生存,长期以往,将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行业专家更一针见血地分析,零售业是生产和销售链接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消费要求指导生产,谁控制了零售业,谁就可以控制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国外零售业的全方位扩张不仅压缩了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而且对中国整个零售业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四、本土零售业奋起应对
 
  面临境外零售巨头的大举入侵和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中国零售业并没有消极逃避,而是积极应战,在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利好带动下,锐意进取、大胆尝试,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
 
  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209家国内大中型百货企业的最新统计,2004年全年实现销售总额2523.3亿元,同比增长了17.7%;其中零售总额达1992.5亿元,增幅达16.9%,两项指标比200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约三个百分点。而商务部在2005年2月公布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在2004年全国前30名商业零售连锁企业销售额增长了18.8%,店铺数量增长21.8%,其中武汉武商集团单店平均销售额高达9.6亿元。中国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保持增长态势,运营效率同步提高,获利能力略有增长。
 
  在政策层面,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指出,尽管与国际上零售业的发展潮流不符,中国依然对一些大型零售集团给予了必要扶持,以后尽管类似措施将不再,但中国一些零售业集团已经基本具备了“国产商业航母”的雏形。
 
  据报道,百联、王府井百货、苏果、大连大商、武汉中商等15家排名中国零售行业前茅的企业首先进入商务部确定的被扶持的大型流通企业推荐名单。很显然,这些大型国产零售集团的横空出世,将使已经与外资打响对攻战的中国零售业以更强劲的姿态角逐国内零售市场。
 
五、合作与对抗定未来走向
 
  发源于郑州的“商战”让很多商业界人士至今仍保留着清晰的印象。中外零售业的短兵相接是否会带来同样的、甚至是更猛烈的“商战”呢?据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在现实面前,本土和外国零售企业之间的冲突最终将趋于缓和,合作与对抗将成为未来中外零售企业共存的主基调。
 
  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存在竞争无序,营销手段单一、商品趋同,店铺缺乏特色、人才缺乏,人员流动频繁、主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高、经营管理落后,品牌价值能力低等问题;而外资零售企业则对中国零售市场尤其是小城市和二、三级市场了解不深,本土化进程还需要相当长一个时期来完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前提和需求。在这场短兵相接的中外零售业大战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发展民族商业、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但是,企业发展最终还要取决于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政府只能起辅助和指导作用,过分依赖政府是不可取的。中国零售业复兴的主角应该是国内零售企业自身。专家也认为,在应对这场外资企业的挑战中,中国企业首先要强化资本运营,力争规模效益,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有效降低企业各方面成本,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预计:2005年至2010年,中国零售业仍将保持8%——10%的稳定增长态势。对于已经短兵相接的中外零售企业来说,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或许能为双方带来一个双赢的结果,也将促进中国零售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方方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